設計生活 選舉過後,垃圾堆裡的金點設計:CULTU-RE文化實驗

by  游婉琪

選舉剛落幕,鮮少有人關心:掛滿大街小巷的競選帆布、旗幟將流落何方?成立於2014年大選期間的「CULTU-RE文化實驗」,創辦人羅盛彥、陳乃韻以「物盡其用」精神,透過設計將廢物變黃金,為完成階段性任務的競選文宣延續生命,成為兼具實用與美觀的文創品。

 

畢業於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的羅盛彥,原本從事紀念品設計。在引誘消費、鼓勵購買的產業待久了,羅盛彥開始反思:過度包裝的商品、為慾望而買的消費行為製造出許多無謂的垃圾,能否透過設計翻轉這樣的消費文化?

羅盛彥與陳乃韻(左至右)試著以「設計」讓惜物愛物的循環經濟模式被消費者接受。汪正翔 / 攝影

於是某天,羅盛彥走進當時第一次參選的台北市長柯文哲競選總部,詢問工作人員有無不要的宣傳帆布?對方回應:後面很多,自己拿。這批厚重的帆布成了「CULTU-RE文化實驗」的起點。經過搬運、裁切、清洗,羅盛彥與另一半陳乃韻發揮巧思,試著為廣告帆布選後淪為垃圾的命運創造不同可能。

 

實驗:從消費主義到循環經濟

 

「第一個作品市場反應其實蠻差的!」羅盛彥笑說,4年前民眾環保意識不如今日強烈,以廢棄帆布製成的包包,不僅身旁親友懷疑「誰要用啊?」市場接受度更是低迷。而「不鼓勵購買、有需求才買」的設計初衷,更讓兩人很快面臨營運壓力。

 

從帆布、水果紙箱、舊衣服甚至塑膠袋,各種常見的廢棄物,都成為「CULTU-RE文化實驗」的素材。看著廢棄物製成的背包、提袋、筆記本,兩人心知肚明:「這些東西大家都能做,我們加入的重要元素是『設計』。」要能為產品創造獨特點,使用者才願意買單,惜物愛物的循環經濟模式才有可能被建立。

 

陳乃韻解釋,廢棄帆布看似免費取得,但需經裁切、清洗才能成為設計材料,舊衣服甚至需要跟回收場有價收購,即使他們鎖定回收市場上乏人問津的學校制服,仍必須經由「消費」取得。當創作有了支出,勢必需要回本,才有辦法營運下去。他們面臨的是台灣許多再生產業的共同問題:沒有穩定的獲利,就沒有人願意持續投資。

 

 

 

 

實驗過程中,羅盛彥認為,研發是最困難的一環,不同廢棄物有不同特性與限制,但或許這也是設計最有趣的環節。他們不閉門造車,舉辦改造居家舊物的工作坊,邀請學員一同腦力激盪,一次工作坊中,學員阿姨提出:舊衣其他部分被設計再利用後,常剩下袖口,不知道能做什麼又捨不得丟?激發了羅盛彥的創意,設計出以學校運動服袖子縮口改造而成的新產品—飲料杯套。

 

陳乃韻則認為,量產是目前最大的瓶頸。以帆布為例,光是前期的清洗整理就耗去兩人許多時間,大量生產勢必有其困難。詢問過的代工廠往往意願不高,甚至覺得兩人在開玩笑。

 

所幸玩老車多年的羅盛彥,深諳如何與老師傅溝通。許多老師傅不解已淘汰的舊車為什麼還要出錢整理?而「CULTU-RE文化實驗」也是拿別人眼中的「垃圾」來改造。與代工廠老師傅溝通時,羅盛彥說首先臉皮得厚一點,加上耐心遊說,他會自己做出樣本,如此對方較能接受以廢棄物加工再製的可能性。

 

為了維持生計,實驗進行的同時,兩人也持續接案,目前工作室收入來源,商業設計與「CULTU-RE文化實驗」比例約7比3。來自消費者與通路的正面回饋,成了兩人持續走下去的動力。陳乃韻表示,目前工作室的作品除網路販售,也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好丘、小日子、松山文創園區等實體店面展售,深受日本、香港等國外旅客青睞。她還曾收到香港客人私訊,說看到他們的設計覺得好喜歡,忍不住掃光架上產品。

 

 

這樣的回饋讓陳乃韻樂觀相信,當城市文明發展到某種程度,人們反而會返樸歸真,更容易被手作、帶有人性關懷與溫度的獨特設計吸引。比起印有大大LOGO、統一樣式的精品名牌包,用回收帆布製成的小錢包,每一只花紋都不同,更具收藏意義。

 

設計:協助「物盡其用」的服務

 

「CULTU-RE文化實驗」最受歡迎的「A5水洗牛皮紙筆記本套」,使用者可自行裝填內頁,重複利用單面印刷廢紙、宣傳單;設計靈感來自羅盛彥留學英國時,因應當地物價高、影印裝訂費用不像台灣平價,用橡皮筋自行裝訂課堂報告的回憶。「免縫紉舊衣變包輕鬆套」則是觀察到一般民眾沒有縫紉機,難以自行將二手衣改造成包包,裝上這組套件後,舊衣不需縫紉剪裁,也能輕鬆翻轉成提袋。這兩項設計也獲得2018金點設計標章。

 

接連幾次獲得設計大獎,品牌逐漸打響知名度。現在以關鍵字搜尋「帆布回收」,排行榜第一頁一定會出現「CULTU-RE文化實驗」。兩人也不時接到陌生來電要送帆布,還有熱心民眾直接載到工作室樓下。

 

今年的九合一選舉,一位台北市議員候選人撤下的帆布,委由「CULTU-RE文化實驗」做成帆布包,當成競選募資的回饋品。這樣的合作讓羅盛彥開始思考,未來工作室或許可以提供客製服務,替各單位將使用後的廢棄物轉化成實用產品。

 

 

 

從草創初期的挫折,到如今環保成為一門好生意。陳乃韻強調,「CULTU-RE文化實驗」核心精神是物盡其用,與其不斷購入新款環保杯、玻璃吸管,不如拿家中現有杯子外帶飲料。

 

羅盛彥則認為,人性本來就懶惰與自私,設計者能做的事,是讓一般人不覺得環保是件麻煩事。他也指出,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環保商品,只要立意良好都值得鼓勵,但製作上最好使用再生材料,並了解材質真正的組成,如PLA材質是以稻殼混塑膠,貌似環保但混合後反而難以回收,衍伸不少爭議。

 

當環保依然只是社會上相對少數人在意的事,當一場又一場的選舉、活動不斷製造出用完即拋的文宣品,「CULTU-RE文化實驗」希望能透過設計,實驗一些改變的可能。

 

同場加映

環保袋、圍裙......宣傳廢旗再利用

米糠保養敏感肌,容器含塑量減半

七喜廚房:蔬果與人沒有所謂的「剩餘」

頑童校長:垃圾都是可造之材

圖片提供:
汪正翔

游婉琪

游婉琪

文章 37

游婉琪,花東新移民,曾任平面媒體文字記者,恢復自由之身後持續爬格子,目標每天都更靠近山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