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之路 feat. 無腦炸醬麵

by  劉昭儀

秋天的早上,在桃園復興區的小學,帶著山上的孩子們學習做料理,是讓人連毛細孔都會微笑說早安的唯一方法!
 


這幾年,一直夢想著完成在山上為都市中的孩子,建立一個學校以外的學習場域。讓孩子與父母一起在大自然中,跟大自然學習大自然的韻律與生命(有點拗口,但你懂我的意思吧?!)自然學校還沒辦成,但我陰錯陽差的走入山上部落、認識原住民的朋友、順帶喝了一點小米酒…(哈)

 

雖然一事無成,但也因此觀察到山上家庭的常態,以及一些孩子們的成長過程;所以當企業的慈善基金會找上我,詢問偏鄉部落的資源與協助的可能性時,雖然有點直接,但還是坦率地說:「其實山上的學校,缺乏的不是物資。許多單位(抱歉沒有不敬)選擇一次性的提供各種食物、或教具、生活用品…但是這些東西沒有溫度、沒有互動,孩子們只能單方面的被動接受(甚至多到不想接受…),然後還要被教導行禮如儀、致謝感恩…我不認為這是我們該提供的所謂協助!」

 

非常幸運的,我們遇見了慷慨卻不在乎榮耀或掌聲歸屬的幸福企業,大家很快地建立共識,挽起袖子開始工作!

 

首先,我們到山上的每個學校拜訪校長、老師,了解孩子們的作息與需求,然後觀察學校廚房的運作,跟孩子們玩耍做朋友…因此提出了執行的方案。包含:先依據每個學校不同的運作方式與需要,為孩子的午餐或課後點心加菜加營養。(蛋白質肉類、水果、牛奶、或是自製豆漿需要的黃豆…)接著在寒暑假期間,為每天至少供應早餐午餐(有住校學生的還要準備晚餐!)的廚師阿姨們,開課充電…邀請資深的營養師來指導餐點的設計,並且讓散佈山區的廚師們,可以在菜單上互通有無,分享當季山區產地的菜色。
 


另外我們的工作團隊,要邀請不同的主廚老師,到不同的小學,分別教孩子們做料理。雖然平日上學有學校廚房的供餐,但是回到家或週末假日,爸媽大都在山下討生活、或是隔代教養家庭的孩子,回家至少要學會餵飽自己、甚至餵飽弟妹。料理課程的最大挑戰,是主廚老師們要依照我們提供的當地作物資訊,還有深入了解部落家庭的採買習慣之後,在有限的食材原料選擇下,為孩子設計出在地當令、實際好操作、又讓大家熱愛的菜色…只要回家願意試著煮,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

 

這些將資源帶到山上學校的做法,可以說接近客製化的勞動手工業,無法大量複製,沒有高CP值的效率,有專業能力的人力必須到位,而我們每次課前上去送食材食器,課後再繼續螞蟻搬家,扛所有器材下山…GPS顯示在蜿蜒山路盡頭的偏遠學校,一次可能只有十幾個孩子受益…最大的學校也就是三十幾個學生!

 

雖然,為原住民孩子無限歡樂的上完料理課之後,必須無比狼狽地收拾善後,並且默默跟自己說:「下次可以不要再找麻煩了嗎?」但孩子們突然拿著碗蹭到身邊,閃閃發光的眼睛瞪著你,浮誇的說「一…萬…分!」會立刻讓你改變心意,並且沒出息的盤算著,如何為下次課程再加碼?!

 

上個禮拜,我在幸佳慧作品的讀書分享會,跟來學習說故事的媽媽們說:

 

「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許我們選擇了比較孤獨的路…沒有那麼大眾化、沒有那麼甜美、沒有顯而易見的具體成績…但是一步一步的踏實腳印,可能帶我們去到沒有預期到的遠方吧?不要誤會,在這短暫的片刻,我們或許因為群聚的依偎而不覺得孤獨了,但是回到各自的生命軌跡裡,我們不要害怕孤獨,並且深信自己,會以愛堅持走向前!」
 


獻給一路以來孤獨而堅持的妳!
 

 

 

 

  


以及這個我在山上教孩子做的「無腦炸醬麵」
(簡單到不用勞煩大腦)


鍋先加油炒香洋蔥丁,加入絞肉炒至肉變色,加入甜麵醬與少許豆瓣醬(自行嘗試鹹淡來決定豆瓣醬的多寡),讓醬料與絞肉洋蔥充分融合即可。

 

  
 

 

同場加映

MiniCook:一日三餐的革命,從孩子開始

吃無毒喝有機,新竹國小的營養午餐食育課

尼泊爾與柬埔寨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圖片提供:
劉昭儀、羅亦庭

劉昭儀

劉昭儀

文章 58

女兒上高年級後,我開始尋找可以跟青(ㄙˇ)少(ㄒㄧㄠˇ)年(ㄏㄞˊ)分享的話題。我們一起討論從新聞中看到、想到什麼?問題是什麼?現在除了女兒,我想與你一起讀報,暫時放下令人傷神的日常瑣碎,在每月一次的新聞選擇中,交流彼此的女人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