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自己的「金塊」: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寶藏,但我們總以為那是石頭

by  Regina | 陳姵穎

過去,我從事人力資源工作,負責企業內教育訓練,對於「人為什麼要工作」、「職場進修的目的」產生了很多思考。

 

當我走出企業、接觸了正向心理學,對於人為什麼要持續學習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於是我回頭去服務企業,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其實可以盡情享受工作,只要懂得看見自己的美好特質,而非試圖隱藏不擅長的部分─「學習」不只是修復,也可以是一種創造,讓我們能更自立,更能展現自己。

 

 

更快樂實驗所Happier Lab這個場域,希望我們能彼此分享,因此「關係三部曲」第三堂課採取大量討論的方式。身為快樂女人系列學習的講師之一,我想延續學員們在前兩堂課覺察到的: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寶藏,但我們總以為那是石頭。「人我關係中的點石成金」這堂課,便要邀請大家一起戴上望遠鏡,看見別人的同時,也看見自己身上的「金塊」。

 

課堂開始前,我請學員預先進行為期五天的「每日好事日記」,記錄讓你感到美好的人際互動,並透過VIA個人強項測驗,對自身的人格特質產生初步的認識。

 

課堂上,三到四人一組,輪流分享自己記下的美好互動,組員再彼此回饋,從這樣的互動中,觀察到對方展現了哪些人格特質?有學員分享了在某個下大雨的夜晚,她主動撐傘送不認識的公司同事到停車場取得放在機車內的雨衣,避免淋成落湯雞甚至是感冒的可能,夥伴便指出,看見她展現了洞察力、熱情、社交智商和愛的特質。透過這樣的互動設計,學員們從彼此給予的回饋,看到自己忽略或自己不知道的特質。她們也發現真誠的聆聽有助看到對方的長處,給予具體的正面反饋,這讓大家當天在小組裡的分享欲罷不能,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之所以先進行這個練習,是因為我認為人們在建立、培養關係的過程裡,是不斷在「如何回應他人的好消息」、「展現自己真實的最佳狀態」和「關注他人好的一面」三個面向中不斷循環並相互影響。

 

我們可以觀察自己在回應他人好消息時,習慣的方式,是冷淡說聲:「喔,知道了」,還是搶走對方麥克風,把對話焦點拉回自己身上?是透過發問展現興趣?或是挑毛病、提出質疑?

 

有學員提出,位在管理階層,有時必須擔任挑毛病的「主動破壞性」的角色,平時就不敢表露「透過發問展現興趣」的「主動建設性」的一面,這種時候又該怎麼辦?事實上,人跟人之間的相處不可能沒有衝突,透過各種互動,才能更加認識彼此。一如另一位學員分享自身經驗:人際關係就像一本存摺,如果平時多累積正向的互動,即使偶爾提出破壞性的意見,也比較容易為對方所接受。這樣對照的分享,告訴我們的是,無論我們想與這個人建立更好的關係,或鬆開彼此的僵局,端看我們願意怎麼做,我們永遠都有選擇。

 

 

課堂的下半部分,則是帶領學員練習「展現自己真實的最佳狀態」。要「關注他人好的一面」並不困難,但看見自己好的一面,卻不容易。之所以會請學員事前進行VIA個人強項測驗,正是因為人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始終充滿好奇。心理學家歸類出的24種人格特質,是每個人身上都擁有的,只是排序有所不同;如同身體的肌肉需要鍛鍊,我們如何展現自身特質的方式,亦深深影響著人際關係。 

 

有的學員會懊惱,為什麼我最弱的項目是創造力?為什麼感覺不太有實際效益的項目卻是招牌強項?但我希望學員換個角度,不要聚焦在「我缺乏什麼」,而是回頭看看「我擁有哪些」,套用新聞學的概念,就是為自己進行平衡報導。「每日好事日記」的功能就在這裡,透過文字的記錄和與夥伴的交流,得以更具體的發現、看見自己的強項;在大量討論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發現,原來我們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了解自己。

 

 

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那個「材」,我相信也可視作一種「取長補短」,期待學員們都能將自身又真又好的那一面,在日常中發揮到最大值,發掘、展現自己,也發掘、展現他人的寶藏,為各種關係帶來更多美好的能量,創造彼此都感到自在的互動。

 

你也會想看:

寂寞了,連自己都不知道

 

圖片提供:
更快樂實驗所Happier Lab

Regina

Regina

文章 1

職涯的第一個十年以人力資源為專職,在兩岸三地累積了招募、薪資福利到教育訓練的實務經驗。Regina持續關注女性的職場參與及影響力.在微軟(Microsoft)服務的期間,將多元與包容(D&I)帶入員工福利與組織文化。2013年開啟職涯的第二個十年,進入正向心理學與教練的領域.Happier Lab 更快樂實驗所創始成員,與六位教練們共創「快樂女人」系列學習。

陳姵穎

陳姵穎 http://peiying0608.blogspot.tw/

文章 35

始終相信文字具有感動人心的力量,而「書籍是人類最偉大的信仰」。 還有力氣就要去旅行,想感受這個無邊的大千世界,同時了解台灣這座島嶼。 沒有成為攝影師的天分,但依然喜愛用相機捕捉細微而美好的瞬間。 偶爾寫寫作,還在摸索屬於自己的音頻,繼續嘗試各種可能,期許自己能漸漸從小寫的writer逐步走向大寫的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