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試題請解答

by  劉昭儀

身為今年全國24萬高中會考考生的「受難者家屬聯誼會」成員,看到〈詩作成了會考考題 作家卻說不知道答案是哪一個〉這樣的新聞時,讓身心皆疲的考生與家長,受到某種程度的心靈撫慰…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說,作品成為考題的當代作家在面對白紙黑字的選擇時,連創作者本人都不知道答案是哪一個?

 

再來看看:〈會考國文、作文首見圖表題 好鮮〉

 

關於被讚嘆的考題:「天下沒有一個人從不羨慕別人,只有少數人從沒被別人羨慕過…。」這題要考的是「文轉圖」,從上述文字中選出最符合題目文意的圖表,例如「沒有一個…不」代表「百分之百」。

 

如果螢幕前的你看不懂這題,請不要傷心自責!我沒有騙你,這題我對坐在身旁的同事複述了至少5次,他還卡關在第一階段,連前段的繞口令都鬼打牆般找不到出路,更遑論什麼活化出題的「文轉圖」了!

 

「試」已至此,我倒也不是只會靠北(明明就是!)只是想要謙卑的請問,所有已在社會上立足、甚至是功成名就的大人們:這些考題,能夠考出哪些未來得以在現實生存,或認識自我的能力呢?

 

 

如果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學習展現,那麼每一次的評量或考試,就決定了之後你所在位置的高度嗎?目前的高中會考,大概是人生第一次由考試分數依序排排站,根據A++、A+、A等,依此類推出個人的階級,甚至決定未來三年之後的命運。

 

然後就是大學的入學考試,接著是研究所托福,或是就業應徵的各種甄試;連工作之後,每年都還有攸關加薪升職的考績評量……總之身經百戰的考考考,只要人在江湖、終須一考!到底考試是不是優勝劣敗的殘酷世界中的必要之惡呢?

 

「至少一視同仁的考試,可以維持某種程度的公平!」有人這麼主張。

 

好吧!距離同時存在裹小腳與科舉制度的清朝已經超過一百年的我們,如果僅能勉強維持這樣薄弱的共識,那是否能夠再思考一下,到底有什麼是不應該被量化成為考題,並且作為評鑑「人」的依據呢?

 

比如說,對文學的欣賞與體會,卻量化成測驗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般,執拗卻無用的邏輯;也或者是人資部門,依據各種公式,試算出琳琅滿目的量化或質化指標;甚至是連內閣週年也要憑藉冰冷的大數據,創造華而不實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卻忘記了讓業績或是民調如猛虎出閘般衝高的獸性,始終來自於百轉千折但平凡日常的幽微人性!

 

此外,每一個掌握權力的出題者,是否有可能將考生「視如己出」,不要再以考倒考生,或設陷阱推坑為樂?放下所有不共戴天的負能量,轉化成正面地評鑑出每個人的長處與潛能,即使非考不可,也不再是處以極刑的從容就義,而是能更真實、坦然面對自己與現實世界適應的脈絡,不論答案為何,都是榜單上的可喜可賀!如此一來,考試將會成為促進自己或團體進步的動力與成就,不再是目空優越無極限,或壓垮自信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永遠不會忘記小學一年級時,第一次參加的競試是運動會100公尺的跑步比賽。起跑槍響後,一馬當先的我,竟然在終點線3公尺前看到幫我照相的老爸,一時興奮直接衝向他……沒踩到終點線的我,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我人生的第一個冠軍,與我擦身而過!多年以後,因緣際會回到馬拉松的競技場,再度重拾跑步的樂趣,慢慢累積跑步的能量與實力,並且衷心享受期間醞釀的思考與發想。我期望自己堅持不間斷地跑下去,把身心健康的成績單,寄給在跑步的韻律中自在呼吸的跑者如我!

 

生命中有各種大考與隨堂考,或許金榜題名、或許孫山之外……狀元與魯蛇也不過就是一線之隔,但至少要做到快樂學習、輕鬆應考,迎接你的答案就是成功!(喂!可以不要一直引用考場的精神標語嗎?)

 

當我們每次交卷的剎那,至少可以釋懷抱著謙卑但滿足的成就感,坦然面對分數的揭曉!

 

你也會想看:

閱讀的快樂讓她沒有放棄自己

這個老師有點煩

開啟中學生的職涯探索與想像

 

圖片提供:
VisualHunt

劉昭儀

劉昭儀

文章 58

女兒上高年級後,我開始尋找可以跟青(ㄙˇ)少(ㄒㄧㄠˇ)年(ㄏㄞˊ)分享的話題。我們一起討論從新聞中看到、想到什麼?問題是什麼?現在除了女兒,我想與你一起讀報,暫時放下令人傷神的日常瑣碎,在每月一次的新聞選擇中,交流彼此的女人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