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二三事 (之一)

by  簡嘉潁

「什麼?你們早餐也吃飯?」和台灣親友聊起早餐,常會得到這樣的反應。但我反而覺得自己運氣好遇到飲食傳統的婆家,因為我愛死米飯了,話說日本現在早餐吃吐司的家庭可能還比較多呢!

 

其實在台灣的時候,我常常三餐沒吃到一口米飯。老家的飯老實說不大好吃,從前有爺奶同住,或許是為了配合老人家喜愛的口感,白飯總是軟趴趴沒嚼勁,加上大同電鍋反覆蒸煮,更是雪上加霜,爸爸也會說:「飯不吃沒關係,吃菜就好。」我也樂得照辦。

 

第一次覺得白飯好吃是大學時和朋友到京都自助旅行的時候。彼時我正是個重視身材又心機重的青春女子,朋友點的餐如果剩下兩口飯,我一定會剩下兩口半,還要和友人互相試探:「欸你食量很小耶!」「哪有啊我早餐都吃很多!」但旅行時卻忍不住整碗吃乾抹淨,還要克制住跟友人要剩飯的衝動。

 

來日本唸自然農法之後,更是熱愛吃飯,尤其喜愛品嚐不同品種的稻米。在台灣也很有名的越光,除了最有名的新瀉魚沼之外,幾乎全國都有栽培。因為太過普遍了,後來便很少出現在我的餐桌上。我們在農場種的是代代自己留種的農林48號,是個誕生於二戰剛結束時的古老品種,雖然好吃但米粒易碎偏小,市面上幾乎沒有流通;同學到地方上的農家去幫忙,拿回一包「龍之瞳」,米粒的大小是越光的1.5倍大,嚼起來特別過癮;曾和越光並駕齊驅的笹錦(ササニシキ),比越光乾爽,特別適合用來做壽司,但由於不耐寒,1993年大冷害之後逐漸被其他的耐寒品種取代,雖然我沒有特別喜愛它的口感,但要是看到店家有賣笹錦,不知為何總會特別高興,或許是出於同情輸家的心態吧。

 

日本的米品種繁多,各地常有專屬品種,但一般的印象是北優於南、東優於西,尤其是東北、北陸地方的米,因為氣候寒冷、水質優良,所以特別好吃。婆家固定向岩手縣的某農家購買無農藥栽培越光米,已經二十年了,家裡人人是飯桶,每年都要吃掉好幾百公斤。

 

即使沒有菜餚,在小碟裡倒入醬油,用未調味的海苔輕輕一沾,再用筷子包入一口飯,這是孩子們最愛的吃法;又或是配著婆婆自製的梅乾,又酸又鹹能夠吃上一大碗飯,再加上味增湯就是一餐,又快又好吃,比下麵還快呢。

 

 

圖片提供:
簡嘉潁

簡嘉潁

簡嘉潁

文章 15

2011年前往日本學習自然農法,現為「上下游新聞市集」駐日記者,特別關注日本的農業、飲食、社會企業、永續生活。2015年3月升格當媽媽,正在尋找育兒與工作之間的平衡。新手母親嘴裡的日本風土,如何有滋有味?快來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