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密碼藏著未來的答案:人類學店長的書店食驗室「繫。本屋」

by  蔡瑞珊

老屋裡的每個角落,都像一本耐人尋味的書。2017年10月22日試營運的「繫。本屋」,以書店為出發點,透過書架上一本本的人類學書籍,讓你理解從何而來?為何而來?又將去到何方?

 

 

 

2016年3月29日四位年輕人回鄉啟動屏東「繫。本屋」計畫,2017年10月22日開始試營運。整座宅院共有「本屋」和「侍屋」兩間,用「繫」的連繫、牽引、掛念連結彼此。「本屋」是來自日文的書店,紀錄著在地眷村記憶、客家、族群移民、海洋文化色彩與原住民生活軌跡;「侍屋」則透過「吃」介紹在地的族群文化,開發甜點與鹹食作為實踐「食」文化的場域。兩者以延續歷史記憶開啟各種文化、知識、族群的相遇,他們要用自己的力量溫柔的守護這片土地。

 

「回鄉需要很大的勇氣。」店主人徐孝晴說,人類學背景的他說話溫和卻擁有強大的力量,他看著書櫃說:「這些看起來平淡的資料有很多在地文化,我以前做過福佬客調查,有許多被閩南人同化的客家人,卻不知道自己的根源。」

 

 

 

 

《繫。本屋》落地的「勝利新村」,是71棟110戶眷舍的日式平房的其中之一,與隔鄰的「崇仁新村」在2009年被定為歷史建築。1920日治時期「屏東飛行場」完工,而後日本軍的「陸軍飛行第八聯隊」落腳此處,1936年陸軍勝利新村落成,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今日回看,眷村文化走過的歷史斑斑。

 

走進書店裡,用手撫摸著櫃子上的綠,陽光映照進來閃著翠綠又有些斑駁的淺,這是被太陽曬過的綠所褪去後的顏色,木櫃上搭著眷村時期的花窗,有種濃濃的日式味道。我看著日式老屋獨有的木樁建築,新房卻用老漆,讓人有種錯覺,不知道今日置身於此是此時亦是彼時。

 

徐孝晴說:「這是名叫「欄間」的裝飾,在日本時期作為天井板和鴨居之間的空間(拉門或紙門的與天花板間的距離),是用來採光或換氣的空間,在古代的平安時代畫軸中也可看見原型。由於在格子門和拉門裡鑲嵌入浮雕板,使裝飾板本身被稱為欄間。由於現代化的關係,欄間的功能也轉化為裝飾用,現今日本也出現了許多關於欄間的雕刻作品。」

 

 

 

2016年1月18日《繫。本屋》:「為了讓日治時期的老磚頭重現天日,我們努力將後來被加工的漆磨掉。」為了保存這些老屋裡已被掩蓋的歷史,四位回鄉青年費盡心力,一年來補齊了屋後舊有的排水道,一顆顆珍貴的TR磚,跨越數十年得以風采再現,書店的職責是探勘人類學,成為一位實踐者,盡好社會責任,這是使命也是必要之事。

 

我想起《叛民城市》書裡引用法國思想家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異托邦概念,「架置於空間之上的一個紀元」,以白天熟悉的地景與真正的歷史背景,做一個異質性的對比,讓人們理解自身來自何方。然而這也是對於過度現代化城市的一種溫柔抵抗,在浮動的城市刻度裡,我們雖緩慢行走,安逸存在,心底卻始終存在著邊緣和主流之間落差。

 

 

開書店以來我堅信著:「要擁有被記憶的歷史,才有能力思考未來」。徐孝晴也說:「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不同的族群與文化,認識他人,更能認識自己,完善自己,也可以使社會更美好。」

 

 

 

在孝晴心裡,書是世界上最值得收藏的,因為讀一本好書,認識作者一生的故事,翻閱不同的世界觀能獲得無限的驚喜。書店裡擁有一座外貌像時光機般的櫃檯,期許大家能走到過去看見自己。將一本本與「族群」議題有關的書籍和塵封已久的紙本資料,再次掀開。

 

這日推薦書籍:孔邁隆(Myron L. Cohen)《美濃與客家研究論集》。60年代,有一群外籍的人類學家欲進行「漢學研究」,但因當時中國政治情勢的關係,他們選擇了臺灣、東南亞及香港作為「中國研究的實驗室」。孔邁隆教授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來到了臺灣美濃進行他的博士論文研究。當時並沒有「客家研究」的概念,但因為有當時的著作,反而替當代的客家研究者留下了重要的史料。

 

試營運以來,《繫。本屋》踩著踏實而堅定的步伐,每日每日訴說著過去歷史,未來的每一天,在屏東縣青島街112號,期待所有人的加入,一起感受這份責任與執著!

 

 

後記:

「為何是書店加上料理實驗室?」我邊品嚐繫本屋團隊設計的,有伯爵茶醬藍莓和肉桂風味的塔香甜點,一邊問道。

 

店主人徐孝晴說:「屏東市的族群非常複雜,日本時期過後才開始發展,光是閩南人就有很多派別。到底可以怎麼做?最後決定透過書店、飲食實驗室來發揮研究專長。」夥伴在英國學習食物設計,另一位則在法國學習廚藝而擁有米其林的國際眼光,彼此也研究客家醃製品、客家飲食,藉由吃讓大家瞭解屏東是最直接的也是轉化知識的一種。

 

 

 

你也會想看:

褚士瑩與過去重逢的旅程

 

圖片提供:
蔡瑞珊、繫。本屋

蔡瑞珊

蔡瑞珊

文章 6

青鳥書店創辦人,新媒體文化人、主持人及節目製作,從傳統電視跨新媒體在小書店裡實現創作思想性節目。現任書媒體《書沙龍》策劃者, 曾任《天才衝衝衝》、《POWER星期天》、《圓夢巨人》《華視生活雜誌》《莒光園地》節目製作和主持;國際展覽《追夢・永遠的鄧麗君特展》策展人;並以《巷弄裡的那家書店》和《書店裡的影像詩》入圍第49屆金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