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6:記憶的招牌

by  馮宇

幾 個月前我們受邀參與了「臺北街角遇見設計:小招牌製造所 」的大直市場計畫,負責其中三個店家的招牌重新設計規劃,業種分別為:豬肉商、雞肉商以及魚商。接到委託後,我先設定了最上層的兩個策略:「給誰看的招牌?」、「傳統市場的存在價值?」並與同事進行討論。

 

一般來說,傳統市場的消費者都會建立自己固定採購與信任熟悉的商家,招牌需要更新的作用不大;而對於新客,可以直接觀察商品的品質,再與店家詢問接觸,招牌並不足以影響購買的判斷,同時市場空間有限,招牌又多位於店家上方,絕大數的民眾不會意識到招牌的存在與重要性,我們相信大直市場內現存的老舖,都已擁有穩定的客群,新的招牌可能僅是錦上添花,必須從其他面向導入設計的發想概念。

 

 

忽然,我的腦海浮現了自己幼時跟著爺爺奶奶上市場買菜的經驗,每當他們在與店家採購交陪的時候,一旁無聊的我,總喜歡東張西望的觀察,留意著老闆的外觀特徵、切肉取菜的技巧、俐落的包裝手法、商品的擺放佈局,甚至是店面的燈光與氣味,在當下,我並不覺得上市場是件有趣的事,反而嫌環境擁擠潮濕,提菜又重又累,但現在回想起這些市場印象,卻成為我童年美好的回憶,我理解到,願意不辭辛苦的走進市場,挨家沿戶精挑細選,兩手提著沈甸的食材,回家備菜料理,而這些最後都化身成遊子夢寐的紅燒肉、大病滋養的清雞湯、好友聚首的蒸螃蟹……我們總是藉由料理傳遞關懷珍愛對方的心意,這一切的初衷都是來自於「愛」。既然傳統市場是為了「愛」而存在,新招牌的目標當然也就決定設計給陪著家人買菜的「小朋友」。

 

在進行深度拜訪時,出乎意料的,這些樸實店家,都有著超乎想像的專業堅持,大家一掃之前的害羞木訥,與我們細數家珍侃侃而談,因此,為了增加小朋友對於店家特色的理解與記憶,新招牌選擇配以顏色鮮明的圖形作為主視覺,同時考量到實用性,我們又規劃了小型的資訊掛牌作為輔助,方便與消費者溝通並強化店家的主打商品。「萬得獸肉號」的黑底招牌上,隱喻著「豬鼻」的「八字型」立體圓形家紋,強調來自純正八里的黑豬肉品;「福家滴雞精」的可愛土雞,眼睛是「1」與「2」的組合,說明所賣的滴雞精,都是傳統工法熬煮12小時的用心;「阿坤現撈魚」畫出切成三節、各具滋味的活跳鮮魚,表露出老夫婦50年來,每天凌晨親赴基隆挑選漁獲,對於品質的自信。

 

 

對我而言,理想的傳統市場改造方案,應該是從全面的軟硬體檢討做起,這次「小招牌製造所 」在現實條件的考量下,我們先以招牌作為思考的切口,希望這些新的招牌,能留在陪著家人買菜的小朋友的心中,10年、20年甚至30年後,當他們也牽著自己下一代的手,再次來到那熟悉的招牌下,感受著人情滿溢的甜蜜記憶。

 

 

 

 

圖片提供:
http://allthefreestock.com/

馮宇

馮宇 https://www.facebook.com/IFOFFICE

文章 12

設計企畫公司「IF OFFICE」負責人。 工作內容包含商業廣告、書籍裝幀、唱片設計、包裝設計、 商品開發、品牌形象規劃、編輯企畫、展覽創作……等領域。 並於「學學文創」及各大專院校定期開設相關設計實務教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