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去流浪 沙田之後

by  許雅菁
讓人與土地、人與人,一點一滴重建緊密互信的關係,生生不息的未來。

夏日香甜的西瓜,栽於寒風猶存的初春。 近海沙質田地排水佳,尤其適合種瓜,但未息的海風仍帶寒意,經常將待耕的田地吹成一片白茫茫,連帶路緣草際、住家窗隙、裡裡外外,都蒙上一層沙塵。 這是風的村落,是沙的土地,也是孕育我成長的瓜田。

 

兒時記憶中的瓜田,交雜著風沙、汗水、奔跑、大黃牛、蟋蟀與兒歌…… 雀躍地追尋田埂間稍縱即逝的小鵪鶉。 但隨著成長後一次次的離家與一次次的返家,重新面對的卻是被不斷被農藥與過度勞動削弱生命力的父母。 滋養我們的土地,被農藥與化肥餵養。

農作物進入市場,與單一化商品並排而列,民眾忘記農人經年的風霜,農人也忘了民眾臉上滿足的笑容。 外觀翠綠而完美的蔬果上市前,必須被專用的化學清潔劑清洗,然後進入消費者的口中。 當經濟發展日益繁盛,民眾開始追求一甲地租金高達上百萬的土地所生產的高冷蔬果,但水土流失卻讓台灣付出更高的環境成本。

 

接下來,好山好水或有機栽植的「健康食物」成為劃分社會階級的「高級品」,多數民眾於是日益喪失了從食物獲取健康的基本權益。 原來施行慣行農法的農夫,在市場壓力下不斷增加農藥噴灑的劑量,他們失去了健康與對土地的熱情,也不再為自己生產的蔬果露出驕傲的笑容。

這樣的農田,成為年輕人不願回返的疏遠土地。 我們與土地的生命同樣在喘息。 於是,我不禁思考,我們以為生生不息的土地,是否有天會失去孕育生命的能力……

 

二年前一次短暫的北海道自助旅行,從偶然相遇的居民身上感受到他們對於自身生長土地的熱愛與驕傲。 以此為契機,讓我決定走訪北海道當地農場與農產直賣所,希望藉此了解到,當地如何透過有機或低農藥的生產模式,維護作物品質與自然環境,農產加工品行銷至國內外,成功將自己形塑為以新鮮食物與生態自然著稱的地區。

 

對我來說,北海道計畫只是一個起點,待重新踏上台灣的那一刻,致力將所見所學與我們的土地結合,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 而我期許自己能將旅途的疲累、擔憂與不安轉換成展開生命新階段的勇氣,將旅程中那些美好、喜悅的片段及所見所聞成功傳達給他人,讓人與土地、人與人,一點一滴重新建立緊密的互信關係。 我將帶著疑問與期待,踏上旅程。
 


繼2014年首次合作之後,2015年入選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 的女性,繼續由非常木蘭贊助經費,並將陸續在本網站分享心情故事與所見所思。 


 

圖片提供:
許雅菁

許雅菁

許雅菁

文章 2

1982年生於彰化,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暨語言文學研究所畢業。從小在農田中勞動、奔跑,生活離不開泥土與植物。喜歡自然,熱愛旅行,對各地勞動的人群充滿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