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沙龍:生命的選擇 【讀者投書】難以選擇的告別

孩子,其實我能肯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我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也許你們長大後最流行的葬法,是把遺體發射到太空,變成一顆冰凍小衛星繞著地球,哪一天被地球吸引回來,變成流星。但身體雖然掉回來,靈魂是否想回到塵世?那就是另一個有趣的問題了。

 

又或許那時候已經不用任何葬禮,你們已身處浩瀚宇宙的某一角落,進行人類史上最大的探險。所有物資──包括人體,都不能浪費。現在太空人常說的笑話:「今日的咖啡,就是明日的咖啡。」也許已成為你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身處傳統又守舊的地球,雖然也想與你們遨遊太空,但那時的身體應該已無法負荷了,怎能要求你們帶著累贅到危險的未知領域,還勉強你們為我舉辦一場自以為先進且不打擾後人的葬禮呢?最省事的,也許是把身體濃縮成一粒肥料,放進農用太空船的土壤,增進作物養分。但你們可能不會這麼做,不一定是因為情感因素,反倒比較可能是因重金屬過量不可使用。

 

然而未來數十年若沒有我想像中進步那麼快,太空葬禮依然昂貴,那麼我也很難想像:以後還有土地能建靈骨塔嗎?樹葬會不會汙染土壤?海洋能亂丟垃圾嗎?

 

 

不過我仍然擅自幻想了離別的方法,就像一部音樂宣傳短片似的:一位飄逸脫俗宛若仙女的船夫,伴隨著我生前最愛彈的那一首鋼琴曲,領我航向遠方,沒入蒼茫的銀河,從此永不返回。

 

但未來哪裡去找這種飄逸的古裝?你們只好在二手衣堆裡,硬是挖出一件相近的。鋼琴?那時樂器早已沒有實體了,所以你們只好用3D家具模擬器列印出一台鋼琴,然後在無法按壓的琴鍵上假裝彈奏。這樣似乎跟孝女白琴或是燃燒名車豪宅的紙模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那麼,我還能選擇什麼樣的告別呢?

 

如果文明不幸倒退,人們只剩下土葬,那麼我倒希望能將自己研究繪製的古星圖刻在墓穴中,但是不用像某些華麗古墳那樣用金箔來裝飾星座,我只需要以石刻星點與線條,畫出全天的中外星官。幾千年後或有機會被挖出來,讓未來了解歷史上曾有過如此的星空聯想,這樣就能讓我含笑九泉了。

 

文 / 謎樣星宿

繪圖 / Tai Pera

 

本文為非常木蘭與聯合報家庭版共同主辦「我所選擇的告別」主題徵文之優選作品,與聯合報家庭版共同刊登。

 

同場加映

病主法不是善終的答案,心理醫師:有事沒事聊「告別」

【面對告別】這些年,愛滋病友與早夭寶寶教我的事

【面對告別】朱全斌:活著的人,先原諒自己

【面對告別】26歲罹癌後,我不求活得長與精彩

【面對告別】妹妹離開前,我們一起想像下一站的風景

【面對告別】影后王琄:30歲那年,我上的「死亡學」

【面對告別】爸爸最後一次進食,身上沒有管子

圖片提供:
Tai 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