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生活 你的廢棄,我的物資:明日餐桌,反造城市的金銀島

by  黃詩茹
楊七喜從廚房走出來,手上端著「明日餐桌」的新產品,「這是低GI布朗尼,我們使用育成藻好蛋,還有公平貿易的椰子粉、可可豆、堅果,這塊蛋糕的95%都是剩食。」

 

去年底,她在台中中區三民路的巷子裡找到「明日餐桌」的新家,一棟三層樓的老屋。經過幾個月的籌備,楊七喜和夥伴踏上新的起點,在都市中打造人與廢棄物共生的「零廢棄聚落」。

 

楊七喜請朋友繪製的金銀島壁畫,金島有豐盛續食,銀島是回收的零廢棄。林靜怡 / 攝影

你的剩食,我的盛宴

 

說到楊七喜,很多人會想到自由定價的剩食餐廳,其實她心中一直有一幅更大的藍圖,拯救剩食只是其中的一把鑰匙。

 

今年7月,楊七喜和6位廚師組成「續食廚師團」,每週舉辦預約制、有底價的「續食盛宴」,將剩食化作滿桌豐盛。「我們每個廚師都有一個心願,希望可以把續食餐點呈現出國際水準,不要再讓大家覺得剩食是給弱勢族群吃的。」

 

洋洋灑灑的菜單,都是功夫了得的吮指美饌,印度、法式、日式、中式和無國界料理輪番上桌,所以明日餐桌的廚房雖然不大,卻有一整面牆的調味香料,光是鹹味,就有印度黑鹽、辣椒鹽、蝦膏、魚露、鯷魚等山海風味。

 

從「明日餐桌」再出發,楊七喜選擇消費合作社的組織型態,除了人和食物的關係,她也重新看待人與人的關係。「合作社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每個人的付出都需要得到回報,我希望盡我們所能的平均分配收入。」

 

雖然廚師夥伴愛吃也愛煮,但續食廚師們不是義務性質,每次的收入扣掉食材成本,雙方各分一半。除了每週開餐,她也希望未來有機會承接外燴餐宴,為廚師創造長期的合作效益,同時讓大眾知道剩食不只可以吃,更有超越國界的美味。

 

「現在對我們而言,比較重要的是如何翻轉大家對剩食的印象。反而不是如何大量解決剩食,因為這件事情我們做不來。但我們可以小而精,面對大眾做資訊傳達。」

 

對話餐桌,再造舊城

 

「大家對七喜廚房的印象還停留在去市場拯救剩食,其實我們已經進展到讓大家藉由餐桌和社會對話」,而這也是「明日餐桌」落腳中區的原因之一。楊七喜說,在她爺爺奶奶那一代,台中中區熱鬧繁華,到父母輩開始沒落,留下許多老屋。如今,因為房價便宜,不少年輕人和非營利組織選擇在此耕耘。

 

因此,她設計出「合作餐桌」和「對話餐桌」,希望用這兩張餐桌串聯居民和在地議題青年。「合作餐桌」以中區青年為主,邀請大家分享各自投入的議題,進而相互串聯。她邀請「1095文史工作室」,以日式創意料理搭配移工議題;也邀請「熱吵民主協會」,以法式美味搭配公民參與。同時,以「對話餐桌」邀請中區居民一起來吃飯,認識青年團隊,將居民拉進討論的話題圈。

 

 

 

 

「『明日餐桌』最有感染力的地方就是凝聚力,藉由美味傳達理念,我是不是可以用這個凝聚力為中區創造什麼?」楊七喜認為,中區是很好的起點,可以連結到街友、新住民、移工、青銀斷層等社會議題,如果這兩張餐桌可以成功,這個模式就能複製到其他區域。

 

近期,「明日餐桌」也推出「格外好早午餐」,顧好大家的胃,也是楊七喜想為中區青年做的事,她笑說:「這些議題青年都很忙,平常都在亂吃。我能為他們加分的,或許就是好好照顧他們的身體吧。」

 

食衣住用,免廢生活

 

穿過長廊,老屋別有洞天,聚落感十足。楊七喜請朋友在牆上畫了一幅「金銀島」,金島有豐盛的續食,銀島是回收的零廢棄,童話裡埋著寶藏的島嶼,在楊七喜心中是以廢棄物再造都市的理想國。

 

打造「零廢棄聚落」,她希望以社區的力量解決一次性廢棄物、市場剩食和二手衣,同時以「明日餐桌」作為社區環保店,販售無包裝商品。除了續食餐桌、續食咖啡廳、環保便當,還會開設環保手作課程、每月舉辦「免廢合作日」。透過這個系統,讓舊物品有去處,阻止新的廢棄物產生,同時每個項目都有穩定營收。

 

除了市場攤販、格外品廠商、廚師、合作社社員、一般消費者,街友也是串起零廢棄聚落的一環。她將老屋二樓規劃成「二手衣交換所」,未來會開放二手衣租借或交換,「現在街友缺的不是食物,他們缺的是一個可以好好洗澡、挑選合身衣服的地方。」

 

 

同時,環保手作課程的成品會成為街賣者的「憨人套盒」,販售各種議題的設計商品,街友將成為傳遞環保和社會議題的推手,而這是楊七喜在整個零廢棄系統中最想實現的一件事。

 

 

 

其實,「憨人套盒」是楊七喜在2016年做的第一個企劃,「我是為了和街友聯繫,才開始做送餐,因此接觸到剩食。」這兩年投入剩食餐廳,她仍不忘初衷,「我希望街友成為套盒的推動者,他們可以直接用勞力來這邊換取生活所需,包含換餐、換衣、換澡和換宿,變成後面有支撐生活系統的『大誌』。」

 

這次她不只是開一間餐廳,而是設計一種生活。由數個計畫組成的「零廢棄聚落」,她預計需要5年,分6個階段完成,續食餐廳只是第一步。「推廣環保大家嘴巴都在講,但全面的環保生活需要一個具體的呈現,不只是販售環保器具或環保選物,而是呈現你的每一個生活環節都可以影響他人,包含飲食、學習、娛樂、穿衣都有影響力。」

 

願垃圾走不出社區

 

從剩食餐廳到零廢棄聚落,是楊七喜在病床上的醒悟。

 

2017年開了第一間剩食餐廳,隔年找到穩定的營收模式,接著楊七喜發現罹癌,「躺在病床上,我一直覺得很遺憾,沒有辦法把我真正想做的事情講出來。大家只知道我開剩食餐廳,但我真正想做的是都市中人和廢棄物的共生系統,讓垃圾走不出社區,用社區力量就可以直接被轉化。」

 

去年,楊七喜結束了兩間餐廳,專心養病,生命的起承轉合,總要翻開下一頁才知道故事會怎麼發展。「當時整個狀態很累,每個月45萬在燒,我把自己放錯位置。我是老闆,跟員工有很多衝突,在那個狀態很痛苦,會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把自己落到這個地步?生病之後我莫名鬆了一口氣,終於可以停下來好好休息。」

 

 

說完她又笑開來,「反正我就是生病,沒人可以管我。」她根本停不下來,躺在病床上,腦袋還是轉個不停,只是這次她下定決心,要一次把話說完,「雖然大家都說一次做一件事就好,但我不想再管這些聲音了,我就是想把這個藍圖直接呈現給大家。不管之後我怎麼了都沒有關係,至少我把這個概念留下來,後面想做的人再接過去就好。」

 

 

 

「明日餐桌」的新家,是她和夥伴用雙手打造,餐桌是回收舊棧板,燈飾是撿來的舊窗框,沒有一件新家具,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別人看著辛苦,她卻樂在其中,說起計畫,她就眼睛發亮,語速快轉三倍。「所以我最討厭被問到在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我會冏給你看。所有的困難都是一連串的小問題,去解決問題就對了。」

 

她說自己是幸運的人,現在有一群可以依靠的夥伴,不再是她拉著大家走,而是大家一起前進。他們正在前往金銀島的途中。

 

同場加映

古蹟燒不燒?雞蛋糕點燃的文資保存想像力

勇氣特調:與移工、新二代的咖啡時光

 

共玩共學,10/31前報名享早鳥優惠

 

圖片提供:
林靜怡

黃詩茹

黃詩茹

文章 70

畢業於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宗教研究所。 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文字企劃、採訪撰稿。 願以文字堆疊出一條小徑,通往有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