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沙龍:移人的力量 每周三的約定:新住民、看護工與阿公阿嬤的公園跳舞時光

by  Asuka Lee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Taiwan International Family Association,TIFA)的北部辦公室在新北市三重區巷弄內,不同於有些官方新住民服務單位將入口佈置成南洋風格,這個成立逾10年的老牌團體外觀異常低調,首次拜訪的朋友常常來回走過、錯過數次,才發現門口那台小吃餐車旁,掛的就是TIFA的招牌。

 

外觀低調,不代表行事作風低調,國內眾多新住民團體中,TIFA是不折不扣的「衝組」 ─ 不僅爭取新住民權益的行動場合TIFA搖旗吶喊不缺席,許多「反核、反空污、勞工運動」等看似與新住民無關的議題,街頭上也看得到眾姊妹的身影。

 

 

「新住民也是社會的一份子,不該對公共議題置身事外。」這是TIFA自2006年創立以來,與姊妹建立的共識;北部辦公室成員2011年成立的「TIFA多元綜藝團」也從單純的南洋舞團,長出與社區鄰里共生共學的活力。

2017年TIFA多元綜藝團與印尼SIMPOR藝術團跨國合作演出。TIFA多元綜藝團 / 提供

傳統舞蹈,手痠腳痠屁股痠

 

「原本這只是內部社團,幾個喜歡跳舞的姊妹,在辦公室利用閒暇玩一玩,結果越玩越有興趣,乾脆立案登記為正式表演團體。」台灣籍TIFA北部辦公室主任、身兼多元綜藝團團長的李丹鳳笑說,姊妹們跳得起勁,她這位團長也不能置身事外,多年下來被姊妹們「訓練」得有模有樣。

 

團內成員隨著表演內容不同而增減,有時亦邀請社區民眾參與演出,除了丹鳳,團中最重要的兩位固定班底兼老師,是一對跨國超級好朋友:來自泰國的楊怡君、來自印尼的黃麗莎,兩人膚色一深一淺、臉型一圓一瘦,形成有趣的對比,但這無損她們之間互虧互損的深刻交情。

 

 

TIFA多元綜藝團演出越南、印尼、泰國的傳統舞蹈,由該國姊妹擔任老師,來自不同國家的舞團成員要放下自身文化包袱互相學習。怡君與麗莎談起學習中的衝擊,不禁笑了出來。

 

怡君擅長的泰國舞蹈,麗莎偷偷抱怨:「跳起來手很痠!」泰國人將「遮太陽」、「灑花」、「種田」、「送便當」等日常生活的手部動作融入舞蹈動作中,表演時雙手動個不停,十根手指頭猶如有生命般變化莫測,讓人目不轉睛。

 

麗莎熟悉的印尼舞蹈,則讓怡君嚷著:「跳起來屁股很痠!」因為印尼舞非常強調扭動臀部的動作,動感十足,與風格溫柔的泰國舞大相逕庭,且印尼舞的手指不能互相接觸,讓習慣複雜手部動作的怡君花了很多時間才適應。

 

 

 

而越南舞蹈,兩人一致認為「動作簡單、服飾優雅、飄逸好看」,但也爆料基於越南姊妹在文化上的堅持,每次表演都得穿高跟鞋上台,讓非越南籍的姊妹吃足苦頭。

 

「TIFA多元綜藝團除了對外表演,更重要的是讓各國姊妹互相學習,因為大家是一個團隊,彼此認識交流非常重要。」丹鳳說。

 

一支舞,為照顧雙方帶來陽光

 

2011年至今,TIFA多元綜藝團在移民署活動、開齋節、區公所、新住民家庭日等大小活動中演出,2017年更與來自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山口洋市的「SIMPOR藝術團」跨國合作「心心相印:東南亞多族群舞蹈交流演出」,逐漸打出名氣。2016年開始,她們每週三下午到三重菜寮公園免費演出與教舞。

 

TIFA辦公室鄰近菜寮公園,時常有印尼看護推著坐輪椅的阿公阿嬤來曬太陽,發現印尼同胞們休假少、工作壓力大,行動不便的長輩每天只能復健、來公園聊天,她們便萌生來公園教阿公阿嬤跳舞的想法,一方面讓老人家透過東南亞舞蹈來運動、聽聽姊妹在母國生活的故事,外籍看護也能轉換心情,這提議很快獲得其他姊妹支持。

 

 

 

「剛去公園表演時,阿公阿嬤不知道我們要幹麻、防備心很重,以為我們要推銷什麼奇怪商品。」丹鳳回憶當時不禁莞爾,但兩年下來,「現在我們出門表演,路上鄰居都搶著跟我們打招呼,好像明星出巡!」怡君與麗莎笑說。

 

 

兩人所言不假,這天下午,她們穿著表演服飾、拉著音響往菜寮公園走去的路上,不時有人叫住她們:「又要去公園跳舞了嗎?」「對啊,阿嬤妳等等也要來跳唷!」「好啦,有空就去!」走進公園後,蔭涼處已有十幾位長輩坐在輪椅上,與身邊的印尼看護引頸期盼著,在這群死忠粉絲口耳相傳下,社區住戶都知道每週三下午來這邊有表演可看。

 

「阿公阿嬤午安,天氣很熱,我請你們喝金桔檸檬茶好不好?」麗莎出門前捧了一壺深色飲品,原來是供長輩消暑的飲料,不過一人一小杯的金桔檸檬茶,不只是為了消暑而已。麗莎拿著麥克風繼續說:「這是我們印尼西加里曼丹作法的金桔檸檬茶,大家喝了後,覺得跟台灣的口味有什麼不一樣?」

 

「好像有點鹹。」「沒那麼甜。」阿公阿嬤你一言我一語,麗莎繼續解釋,身為印尼華僑的她雖然與大部份台灣民眾一樣是華人,但飲食、習俗上仍有所不同,一堂多元文化課在公園即席開講,長輩也頻頻點頭稱是。

 

每當麗莎用國語發言時,旁邊有位50歲出頭的「文卿姐」總會將她的話即席轉譯為台語,想必是針對許多只聽得懂台語的高齡長輩的貼心。

 

聊完金桔檸檬茶,怡君放起動感的東南亞音樂,麗莎喊著:「跳舞時間到啦,阿公阿嬤一起來跳舞好不好?」只見能活動的長輩紛紛加入隊伍,無法起身的則坐在輪椅上拍手,麗莎又用印尼語喊了一次,馬上有兩、三位印尼看護也走到台前跟著跳起來,現場氣氛之熱鬧,在旁玩耍的孩子也忍不住跑到麗莎旁邊跟著擺動身軀。

 

 

今天麗莎主講,因此播放的多為印尼歌曲,不過在30分鐘的舞蹈表演結束前也放了一首泰國歌,讓本日擔任助手的怡君一展身手。隨著表演進入尾聲,阿公阿嬤面露不捨,在兩位新住民姊妹的道別聲中,相約下週再見。

 

差異的衝擊,正是相遇的意義

 

來台超過20年的怡君說:「我以前很害羞、怕生、不敢出門,幾乎到了隔絕自己的地步,別人問我兩句,我只敢回一句。」加入TIFA後,在丹鳳及眾多姊妹鼓勵下,慢慢磨練出溝通能力,找回熱情活潑的泰國人本性,成為TIFA多元綜藝團的台柱。

 

麗莎則覺得,加入TIFA多元綜藝團最大的收穫是讓她重新認同母國文化:「我是華人,印尼又有排華歷史,在故鄉會覺得幹麻學這些舞蹈?來台後發現各國姊妹非常珍重自己母國文化,讓我反省是否該找回自己的根?」

怡君、丹鳳、麗莎(由左至右)的TIFA多元綜藝團,從單純的南洋舞團,長出與社區共生共學的活力。李岳軒 / 攝影

 

邊跳舞、邊與長輩抬槓,也讓怡君、麗莎更認識台灣,「畢竟我們只住了十幾二十年,對台灣的認識沒有這些長輩深,他們分享許多早期的人事物,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塊土地以前發生那麼多事。」尤其許多長輩年輕時婚姻也是透過父母安排或是媒人介紹,聽在新住民耳中感同身受,頗有惺惺相惜之感;但兩人也笑說,聽過最離奇的鄉野傳聞是「蟑螂肚分泌的油脂可以治療牙齦痛」,長輩講得認真,但她們死都不願嘗試。

 

另一方面,阿公阿嬤長期由印尼看護作陪,麗莎分享的穆斯林文化也讓長輩獲益良多。「曾有位阿嬤家中的印尼看護晚上穿著長袍作禮拜,家裡的人嚇得半死、以為在進行什麼邪教儀式,現在阿嬤知道是穆斯林儀式,就平常心看待了。」

 

主動擔任台語翻譯的文卿姐,則讚許TIFA多元綜藝團做的事很有意義:「她們每週來這邊讓長輩開心一下,我也能學習很多國外的新事物。」文卿姐原本不會跳舞,但是很願意學習,後來加入TIFA多元綜藝團,有表演邀請時,文卿姐也會一起演出。另一位在公園跟著跳舞的印尼看護Anny,一年多來週週固定來捧場,因為「家鄉音樂跟舞蹈讓我很開心、很放鬆。」

 

 

 

「這種人與人之間互相的學習與理解,就是TIFA多元綜藝團想要的交流方式。現在許多所謂的『多元文化活動』太樣板了,台灣民眾來參加只是看到姊妹們衣服很好看、美食很好吃,就沒了,姊妹只是單方面在講,沒辦法從這種活動中獲得什麼。」丹鳳語重心長。「我們總要求新住民積極融入社會,卻不提供她們與本地民眾交流的友善機會,若非透過公園教舞,姊妹們跟社區鄰居可能到現在都還沒有交集。」

 

真正的文化交流是雙向的,就像長輩跟姊妹學習異國舞蹈、姊妹也從長輩口中聽到更多台灣的故事,TIFA多元綜藝團以這樣的態度持續紮根鄰里,在社區實踐小而美、小而深的多元族裔融合。

 

同場加映

爭取幸福的進擊:印泰媽媽的手路菜

各種差異各種美:移人的力量

看護工目睹的台灣老後:弱勢照顧弱勢

新住民做仲介,給移工不負債的選擇

晚上教英語,白天教越語:邱琴秋

「移人的力量」系列文章由非常木蘭與蘆葦女力基金共同合作
 

圖片提供:
李岳軒

Asuka Lee

Asuka Lee

文章 6

本名李岳軒,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碩士。人生充滿著誤打誤撞,五年前誤打誤撞進入移民工報紙,2016年又與一群伙伴誤打誤撞成立《移人》- 台灣第一個專門報導移民工的網路媒體,並擔任編輯總監至今,繼續實踐屬於自己的新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