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我不是不孝,只是在學怎麼重新當女兒——專訪《長女病》作者張慧慈
2025年出版的《長女病》,召喚出許多藏在家庭、社會、職場默默扛責的身影。作者張慧慈出身藍領家庭,苦讀進入台大社會研究所,一路以來運用社會學與心理學覺察自我的經驗,重新學習怎麼「當女兒」,把自己養回來。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傾聽都市巨浪的嘆息,為落下的人搭一座橋—— 街頭社工 楊小豌
一身年輕人打扮,不到30歲的社工楊小豌,投身街頭的資歷從大學擔任志工開始,橫跨了近6年的青春。前些日子剛出版《街頭的流離者:一名街頭社工與無家者的交會微光》,她以流離的原因為經,無家者的故事為緯,寫下20幾位她經手過的個案故事。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共玩共學小村子:撐媽媽重返職場,找回自己的房間
在小村子,媽媽才是主角。所有的活動設計都是媽媽先玩,而且讓她們真的覺得好玩。媽媽的身心平衡是國安議題,小村子從共玩共學開始,陪媽媽一步步找回自信...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生不如死元年,什麼偏見讓現代女性不想當母親?
少子化被列為國安問題,政治人物紛紛提出處方箋,諸如六歲以前國家養等撒錢政策。其實,現代許多女性依然想要當個母親,只是不想要婚姻,或不穩定的婚姻而已...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歡迎來地球】對談之一:生產的亮面與暗面
我們都是「被選擇」來到這個世界,成為大人,也孕育了下一代。今天我們回到「人之初」,重新思考懷孕到生產的過程,有沒有其他可能性?有沒有其他方式能回到女性的身體自主和自覺,想想如何對自己、下一代更好?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為乳癌篩檢「品牌再造」,以設計推動社會創新的起點
設計師楊振甫看到護理師妻子懷孕期間,因推廣乳癌篩檢而心力交瘁,透過一則社群媒體上的貼文,他成功號召一群台灣設計師投入業餘的5%時間,將乳癌篩檢重新包裝成喝下午茶般的愜意活動,提升篩檢率...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