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 「摺」出從搖籃到搖籃的皮革包, Studio Smoll跳tone解題

by  陳苓云

3年前,一只銀耳環在一款普通的皮革包裡—而非溫泉旁—待了一天,就黑掉了。耳環的主人徐華憶是位工業設計師,她想:「這與我對氧化的認識不太一樣。」懷著對健康的疑慮,她連繫了皮革包的廠商,對方解釋:可能是皮革鞣製過程殘留的硫化物導致。

脫離常規的思考,讓徐華憶、蔡鎮宇(右至左)發現包袋這麼傳統的器物,製造上仍有從根本去顛覆的機會。汪正翔 / 攝影

由動物身上取下的生皮,要浸泡在鞣劑中鞣製,直到防腐、柔軟、可加工。八成以上皮革以硫酸鉻為鞣劑,因為相較以植物單寧酸為鞣劑的「植鞣」需要反覆浸泡1至2個月,「鉻鞣」浸泡1天即可完成。然而,徐華憶想:「相較於我的耳環,那些重金屬廢水若排入河川……」

 

徐華憶不是杞人憂天。號召梅莉.史翠普等明星穿上友善環境的品牌服裝走紅毯的英國環境記者露西.希格爾,在《為什麼你該花更多的錢,買更少的衣服》書中談到:製革廠大多位於河岸,因為鞣製皮革需要大量用水,並將大量廢水排回河中;她描述印度僧侶沐浴在恆河充滿硫酸鉻的深藍水流中,積水蒸發後留下藍、綠色汙泥,糧食在被鉻汙染的土壤、空氣、水源中生長,重金屬進入人類食物鏈,當地新生兒出現神經失調症狀……。

 

生產製程中對環境不友善的一小步,如何在追求規模化的產業中被複製、放大千萬倍,對生態造成鋪天蓋地的傷害,徐華憶同為工業設計師的另一半蔡鎮宇,早在進入LED光電產業後深刻體會。他反思:「製造出產品後才談企業社會責任,有時只是為了替品牌形象加分;最釜底抽薪的方式,是在產品設計當下,就將環境影響納入考量。」

 

 

smallSmoll的想像力

 

相信永續才是前瞻的選擇,蔡鎮宇與徐華憶在2016年上旬創立「思謀研器Studio Smoll」。創業初衷從「small」出發,不以巨型企業為發展目標,相反的,期待成為小卻有影響力的「關鍵少數」。蔡鎮宇解釋:「不是要自我限制得很小,但確實不想變得非常巨大,靠充分銀彈與行銷資源打天下;因為那些東西若到手,我們可能會背離尋求改變的初心。」

 

反覆咀嚼,「small」的諧音「思謀」可詮釋為「思考、謀略」的簡寫,針對問題思考、謀略、研究,開發出嶄新器物,「思謀研器」正是產品開發的解題過程,再以象徵永續循環的圓,從「small」反芻出全新的「Smoll」。

 

品牌名稱與精神確立了,產品是什麼仍毫無頭緒,然而蔡鎮宇與徐華憶不急,反而刻意放空發散,希望從生活中找到一個顛覆傳統生產製造的切入點。此時,銀耳環氧化事件讓他們注意到皮革包。

 

黑掉的銀耳環讓徐華憶決定自己用植鞣皮革做一個包,身為工業設計師她相信這不會太難,卻發現還真麻煩。首先得投資一整套要價近萬元的工具組,還得投資時間研究複雜的作工—裁切、穿孔、縫線、黏貼……「我是一個孩子的媽,沒那麼多時間,沒有比較簡單的方式嗎?」

 

徐華憶與蔡鎮宇邊聊邊試,反覆把玩那一大片原本待裁切為不同版型部件的植鞣皮革,翻來折去之間,「摺紙?」,關鍵字點亮了腦袋。一張平面單調的方形色紙,能在不同摺法下千變萬化為各種立體形象,同樣平面的方正皮革,能不能摺出無接縫的立體包袋結構?

 

 

 

 

相較於鉻鞣革的柔軟,植鞣革很Q,硬挺、彈性兼具,他們發現整張植鞣革拿去摺,不僅形成漂亮的曲面,還會產生很強的結構力,就像整張鐵板加工的汽車板金,有韌性、不易變形。

 

然而皮革有厚度,不易摺出俐落角度;兩人開始「思謀」改良,發展出一種交錯但不連續、拉鍊般的紋路,雷射切割在皮面上,不切斷皮革,卻能輕鬆摺出線條。免裁切、穿孔、縫線、黏貼,自製皮革包更簡單的方式,徐華憶與蔡鎮宇找到了。

 

最傳統之處發現新鮮事

 

「包袋是人類生活中非常理所當然的存在,當我們發現這麼傳統的器物,製造上仍有從根本去顛覆的機會,就決定這是『思謀研器』可以進入的議題。」

 

徐華憶與蔡鎮宇想像一種從搖籃到搖籃的皮革包:製革到分解都不毒害環境,材質組成單純,落實分類回收不用太費力;易組裝易拆卸,可DIY動手摺感受天然皮革的力與美,保養上也能完全拆解攤平,維護零死角,延長使用期。

 

於是兩人在細節再進化,包體的塑形除了靠雷射切割摺線,僅利用不鏽鋼螺絲固定,不使用縫線及黏膠,讓產品成分只有可自然分解的植鞣革,與可回收的不鏽鋼。螺絲與扳手皆再三測試,調整扭力、力矩等參數後特殊訂製,確保徒手旋扭不費力。

 

從公司立案到品牌曝光,「思謀研器」的孵化期一年半,主要心力投入在發現問題與解題上,時間在各種燒腦與堅持中流逝。兩人曾討論,是否開發出一、兩款DIY皮革包後就推出?但徐華憶希望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我要證明皮革包的款式、機能,不會因為用摺的而侷限。」

 

 

最後她研發出6種摺法,單張皮革即可摺出小丑、兔兔等造型各異、有分類隔間的手機袋、零錢包、肩背包;最多4片皮革,即可摺出更複雜的後背包、手拿包。

 

「挑戰用單張皮革摺出皮包不是設計師耍帥,而是這樣的包體結構最穩定。」且相較傳統包袋由零碎版型接合而成,方正裁切也能減少皮料浪費,雖然因此進口皮料時需經兩道人工選皮手續,才能避開天然牛皮上打疫苗、妊娠、受傷等痕跡。無怪乎徐華憶說:「乍看之下,我們的皮革包完成後跟快時尚的皮革包差異不大,但本質上,截然不同。」

 

為什麼不用植物皮?

 

2017年9月,「思謀研器」官網上線,成立粉絲頁,從零開始累積一個個粉絲,一筆筆訂單。2018年4月,他們拿下台灣文博會文創精品獎的最佳時尚風格獎;同年11月拿下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12月「思謀研器」在首爾設計節首次海外亮相。

 

「相較品牌孵化期,4小時的頒獎典禮非常短暫,卻令人覺得漫長到幾度窒息。」金點設計獎揭曉後,兩人在粉絲頁上寫下這段文字。一年半腦力密集的孵化期,有太多故事可說,但徐華憶刻意節制,與消費者溝通時除了關鍵訊息,選擇局部留白,不做太多修飾與包裝。「我希望很平實的展現產品個性,讓消費者自己去思考;我不會說怎樣是不好,而是用產品表達怎樣是好……但我也未必是對的。」

 

曾有素食主義者私訊:「不使用牛皮會更好。」徐華憶說:「我們持續在找不含塑料的植物皮,但目前接觸到的環保皮革,仍需要靠塑料聚合植物纖維。」就像那只鉻鞣包裡的銀耳環,「我相信用什麼材料,最後就會吃進什麼。」蔡鎮宇接著說:「廣義一點看『不殺生』,我們更在意使用的材料會不會在生態循環中傷害更多生命?」在找到好的植物皮前,他們仍會選用純天然的材料。

 

 

 

 

永遠在解題的路上

 

首爾設計節現場,許多韓國消費者問:「這是日本來的品牌嗎?」去繁入簡、不囉嗦的設計,在台灣吸引到的粉絲中,出乎兩人意料之外,包含一群地方媽媽。在粉絲要求下,竹北工作室也對外開放,成為南投涵碧樓、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台中慢聚落及默契咖啡之外,第五個展售點;一樓作為展示間,二樓是兩人的工作空間,每天早上,先到的人會做兩杯特調—義式咖啡加義美奶茶,展開Studio Smoll裡的一天。

 

「我們一直都很跳tone。」徐華憶說。但脫離常規的思考,才能有意想不到的答案。跳脫規模經濟的思考,「思謀研器」打算如何持續獲利、永續經營?蔡鎮宇說:「哇…這題有點難。」

 

這當然是個大哉問,也尚未有品牌提出完美解答,正因如此,更好奇兩人對這件事的想像。幾秒的沉默後,徐華憶開口:「該活下去還是要活下去。」蔡鎮宇接話:「至於用什麼方式…應該說,我們不想這麼快用公司營運的思維來決定怎麼做事。我們有信念,有方向,有執行力把產品做出來;且有自己的小型生產線,不需要跟工廠大量切貨、低價銷售,庫存的自主性掌握在我們手上。把該做的事做好,接下來就讓產品說話,讓消費者的回饋告訴我們下一步怎麼走。」

 

脫離常規的思考,才能有意想不到的答案,而答案,往往在嘗試的過程中浮現。

 

同場加映

繭裹子:平價時尚便宜的只是頭期款

只租不賣青瓢杯:如果這個世界零免洗杯垃圾

QC館:沒有不鏽鋼吸管,環保杯是寂寞的

選舉過後,垃圾堆裡的金點設計

找到太平藍,找回藍染在生活裡的顏色

圖片提供:
汪正翔

陳苓云

陳苓云

文章 38

生命原是要不斷地受傷和不斷地復原,世界仍然是一個在溫柔地等待著我成熟的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