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現代舞之母的化身,對我不是讚美。」從瑪莎葛蘭姆跳回世大運,簡珮如要把「簡珮如」跳成經典

by  李玉玲
一支舞作不管跳了多少遍,我都視為首演,演完後檢討:「明天能不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8月19日在台北盛大開幕。開幕式以「活力島嶼」、「匯聚台北」、「世界部落」呈現台灣從傳統到現代多元的文化風貌。梳著白色長髮辮,身穿銀亮緊身衣的舞者簡珮如,宛如網路世界竄出的科幻精靈,在虛實間自由穿梭。

 

兩分多鐘的獨舞,簡珮如慎重以對,七月下旬從美國返台,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排練,因為,這是她離台十年首次回到故鄉跳舞。世大運只是暖身,明年,她還將隨瑪莎葛蘭姆舞團來台,在《春之祭》等經典舞作挑梁演出。

希臘編舞家安東尼斯 • 佛尼亞達克斯 《Echo》。Hibbard Nash / 攝影

西班牙編舞家納丘 • 杜瓦托的《Depak Ine》 。簡珮如 / 提供

在競爭激烈的紐約舞壇打拚十年,簡珮如是許芳宜之後,第二位跳進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位子的舞者。一頭及腰長髮、高瘦的身形,動起身體活脫是美國現代舞之母瑪莎.葛蘭姆「化身」,但對簡珮如而言,這並不是終極目標,因為,她對舞者生涯的企圖不只如此。

 

站上舞台,不是為了成為第二

 

簡珮如的舞者夢,被柏林博物館一件芭蕾舞衣牽引。在桃園中興國中舞蹈班就讀,隨校到歐洲交流演出,在柏林的博物館看到一件芭蕾舞衣,釘滿亮片,作工講究,在展櫃裡閃閃發光,「好美!」簡珮如想:這是哪位芭蕾伶娜穿過?什麼時候自己才能跳成「明星」舞者。

 

幼稚園開始學舞,老天給了簡珮如「筋開腰軟」的好條件。妹妹和她一樣學舞,每次拉筋都說好痛,簡珮如卻很享受。從校內學到校外舞蹈社,民族舞、芭蕾、融合武術的中國舞,國中畢業後立志要當舞者,報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七年一貫制。

王世邦 / 攝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提供)

李佳曄 / 攝影

住進北藝大宿舍,和學長姐一起生活,簡珮如說,那時還是菜鳥一個,演出時只能發發節目單,在台邊看明星級學長姐跳舞,不禁驚嘆:「哇!『神』一般的舞者。」

 

北藝大七年為簡珮如打下扎實基礎,張曉雄的當代舞蹈、古名伸的即興、羅曼菲的荷西李蒙技巧……,簡珮如到紐約發展後,參加不同編舞家作品演出能夠馬上進入狀況,都得感謝那七年的訓練。

 

2005年張曉雄在越界舞團發表《支離破碎》,還是大二學生的簡珮如被選中,對她產生深遠影響,「第一次體認到:自己不再是躲在校園裡,怎麼跳都很安全的舞蹈系學生,站上職業舞台,機會只有一次。」

(同場加映:羅曼菲,永遠的舞者)

瑪莎葛蘭姆舞團 《Primitive Mysteries》。《紐約時報》 Andrea Mohin / 攝影

成為母親,身體反而破繭而出

 

大學畢業後,簡珮如想到外面看看世界,父母看到女兒跳得滿身是傷,很心疼,建議她去國外念個學位,回來當老師,不要再跳了。她自己心裡想的人生則是另一個版本。

 

簡珮如到紐約,一面念語言學校為攻讀紐約大學舞蹈教育研究所做準備,一面到舞蹈學校上課。半年後機會降臨,在現代舞老師引介下,Buglisi舞團邀請簡珮如加入,她當下決定不讀書了,跳舞之餘,也轉往模斯.康寧漢舞校學習,「天啊!大學時舞蹈影片的國寶就在眼前。」雖然大師年事已高,坐著輪椅,簡珮如在教室後方拉長耳朵聆聽,震撼與感動至今難忘。

簡珮如(上)在台北田徑場為世大運開幕表演彩排。李佳曄 / 攝影

 

一年後,簡珮如生命中的Mr.Right--Samuel Pott出現,邀請她加入Nimbus舞團。Samuel Pott一方面經營自己的舞團,也參加瑪莎葛蘭姆舞團舞者甄選,簡珮如一起報考,結果Samuel被選上,她卻落榜,只能繼續等待機會。

 

和Samuel結婚後,2010年7月女兒出生,簡珮如看到產後鬆垮的肚皮,浮腫的身體,焦急不已,顧不得還在月子期間就做起扶地挺身,把專程到紐約幫她做月子的母親嚇壞了。母親回台後,簡珮如立即飛奔到舞蹈教室。

 

 

「產後最大挫折,腰不再像以前那麼柔軟。過去,身體是向上提升;產後卻『向下沉淪』。」為了重新找回身體的記憶,簡珮如上皮拉提斯、瑜伽、區塊肌力訓練、葛蘭姆技巧課程。婆婆是她最好的後盾,婆媳兩人在舞蹈教室接力賽跑,早上帶著女兒出門,在舞蹈教室門口把女兒交給婆婆,練完舞,又趕著去接回女兒,餵奶。

 

半年後,簡珮如二度參加葛蘭姆舞團甄選,2011年終於如願成為實習舞者。入團後,簡珮如獲得獨舞機會,演出德國編舞家瑪麗.魏格曼經典作品《巫舞》,表現亮眼。「妳躲到那裡去了?」總監不解:第一次甄選為什麼沒有「看見」簡珮如。從實習生、正式舞者、獨舞者跳到首席,簡珮如只花了三年時間,陸續在《迷宮行》、《春之祭》、《編年史》、《心靈洞穴》等葛蘭姆經典舞作擔綱演出。(同場加映:許芳宜,發現身體無限大)

瑪莎葛蘭姆舞團《哀痛》。Hibbard Nash / 攝影

瑪莎葛蘭姆舞團《迷宮行》。Terry Lin / 攝影

瑪莎葛蘭姆舞團 《編年史》。《紐約時報》 Andrea Mohin / 攝影

舞蹈教室,心靈的寺廟

 

2014年是簡珮如忙碌而豐收的一年,舞團九十周年慶邀請西班牙編舞家納丘.杜瓦托和希臘編舞家安東尼斯.佛尼亞達克斯編創新作,都選中簡珮如擔任主角。那年,她被美國舞蹈雜誌選為最佳表演者,也獲得義大利Positano Premia La Danza-Léonide Massine最佳當代舞者獎,歷年獲獎者包括瑪歌.芳婷、紐瑞耶夫、莫里斯.貝嘉等著名舞蹈家及編舞家。

 

成功絕非唾手可得。簡珮如說,過去的她習慣獨來獨往,到了美國英文不夠流利,變得更害羞,但她發現:躲在後面,機會永遠不會來。在老公的鼓勵下,她逼自己改變,學習主動,勇敢表達。她也自覺,要厚實實力,不能局限在一個專業,除了現代舞,爵士、百老匯、流行舞蹈,簡珮如像個好奇寶寶不停止學習。

 

 

 

做為舞者的每一天,簡珮如絲毫不敢鬆懈。排練前一定要上一堂技巧課,沒有排練時一樣到舞蹈教室報到。簡珮如說,舞蹈教室是她心靈的「寺廟」,進去後感受身體,內心也獲得寧靜。

 

一支舞作不管跳了多少遍,簡珮如都視為首演,演完後檢討:「明天能不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她表示,舞蹈最迷人的地方在於,跳舞時只有自己與自己對話;舞台上的她可以扮演不同角色,或邪惡,或純真,擁有絕對的自由。

 

雖然大學時曾接觸葛蘭姆技巧,但入團後簡珮如才慢慢愛上葛蘭姆戲劇性十足的舞蹈風格。葛蘭姆舞作的創作靈感大多來自希臘神話,剛開始學習,簡珮如只能從原始影帶「模仿」,再上網研究人物關係及心理,為角色添上血肉。她表示,年輕時身體爆發力或許驚人,深層情感卻要靠時間及經驗的累積。排練改編自希臘悲劇《米蒂亞》的《心靈洞穴》,排練總監提醒:「妳的身體很有power,但觀眾更想看到的是一個女人。」 每次演出《心靈洞穴》,簡珮如就多點體會,米蒂亞的身體不只有生氣,還交織著希望、哀傷、絕望與復仇等複雜情緒。

簡珮如特別回母校排練。張曉雄 / 攝影

新的高峰,自己創造

 

成為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看似爬上高峰,簡珮如卻想:「難道不能再有突破?」去年,她決定結束舞團的全職工作,改為客座首席,多點時間與不同藝術家合作。成為自由舞者後,葛蘭姆舞團二團藝術總監Virginie Mécène計畫「重建」葛蘭姆1933年作品《Ekstasis》,這支探討臀部與肩膀關係的舞作沒有留下錄影,只有照片和零星文字紀錄,總監說:「沒有經費,想不想玩玩?」去年十一月,兩人開始發展動作,找音樂,終於編創出新版《Ekstasis》,今年二月在舞團演出季發表,大獲好評,簡珮如也獲得紐約重要舞蹈獎項貝斯獎提名。

 

曾有舞評讚譽,簡珮如是「瑪莎葛蘭姆的化身」,或是「讓人想起xx年代的舞團首席」,簡珮如說,這些評論對她都不是讚美。「我不要跳得和別人一樣,我要創造出簡珮如風格的葛蘭姆舞作」,因為,「我就是簡珮如!」

 

 

圖片提供:
李佳曄、簡珮如、王世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李玉玲

李玉玲

文章 80

大學念的是新聞。曾於平面媒體主跑藝文新聞多年,少了政治口水,多了藝術的活水。喜歡與市井小民的訪談,總能感受到民間泌泌湧出的旺盛創造力。記者多年的職業病,成了好奇寶寶,和人聊天時,不自覺會像在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