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關懷 來上一堂植物課,順便把食材吃下肚:有節氣的小農鍋物

by  陳姵穎
她用每次來吃都不一樣的驚喜菜盤,把小農供貨不穩的行銷劣勢變優勢。

吃春食,感受盎然春意,除了春捲,還有鍋物。在林立著時尚服飾店的東區巷弄內,帶著明亮鄉村風格的「小農鍋物」藏身其中,創辦人兼總經理的Sherry,用當令的新鮮美味,端出一鍋鍋源自土地的感動。
 

「我覺得生命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任務。」於美國學設計出身,曾任職遠東、晶華等五星級飯店VIP服務和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的特助,接著又負責籌備桃園國際機場專為企業家或影視名人禮遇通關的環宇商業中心,會生涯大轉彎地開起火鍋店,是基於受到環境之美的感動,和一份從產地到餐桌的理念。
 

Sherry以不過度烹調食材的火鍋,讓更多人品嘗到土地孕育的美味,又兼顧協助小農的銷售。汪正翔 / 攝影

露營野炊牽起小農情緣

 

離開VIP服務工作、中場休息的三年裡,Sherry迷上從歐洲流行到台灣的豪華露營Glamping,更以「雪莉蓮夢露」在風尚露營界打出名號。在台灣各地露營的同時,Sherry習慣就近在營區當地購買食材,「這才發現,原來這座島嶼的物產如此豐饒,更有那麼多友善土地的小農!」
 

只是友善耕作的蔬果遠不及慣行農法下大規模的產量,較難打入一般市場通路,呈現在消費者眼前。小農文化是台灣的根本,以及想起齊柏林導演執導的紀錄片《看見台灣》帶來的震撼,長年有意開一間與「台灣」相關店家的Sherry開始思考,如何能讓更多人品嘗到土地孕育的美味,又兼顧協助小農的銷售?最後她決定以不過度烹調食材的火鍋作為新事業的起點。
 

 

 

2015年7月,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4館將美食街改造成主打「裸賣食尚」的「美麗市場」,因緣際會下,Sherry的「小農鍋物」在此落腳,美味湯頭與新鮮食材迅速吸引忠實顧客,不到一年就回本,並在去年9月成立位在大安區的概念店。(你也會想看:真食開餐廳 無添加也能這麼美味)
 

但Sherry賣的可不是普通的火鍋。
 

非主流食材的一期一會
 

「小農鍋物」與一般傳統火鍋店的最大差異,就在於多樣化的新鮮食材,而且都是「真食物」,沒有難以得知材料來源和添加物含量的丸子、餃類。除了常見的高麗菜和菇類,你還會看到紫地瓜、西瓜蘿蔔、拇指胡蘿蔔、羅馬花椰菜、佛手瓜、天山雪蓮、高山娃娃菜、火龍果的花苞、原產於南非的新興蔬菜冰花,和俗稱「晚香玉筍」的夜來香花苞等少見於超市賣場的蔬果。


 

 

「古人講究吃東西要『對時』(台語),因此我們的食材是跟著24節氣走的,並納入五行的概念,每一只菜盤都有綠紅黃白黑的彩色蔬果,好看、好吃又有營養。」
 

為強調蔬菜的重要性,「小農鍋物」的上菜順序是先上菜再上肉,更會特意向客人介紹較不熟悉或生吃就很美味的蔬菜,「像天山雪蓮就很適合直接品嘗,甜美得像水梨,要吃到還得靠運氣呢!」

(你也會想看:賴嬌燕的季節限定蔬果 每樣都是搶手貨)
 

既然主打小農食材,Sherry自然費了不少工夫尋覓合作的小農們。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合作的小農多達二、三十家,無論是主動接洽或互相牽線,Sherry必定親赴產地評估,每日由小農們採摘、快遞送到兩間店面。小農在行銷上常面臨供貨不穩定的問題,但Sherry反而把這項門檻變成品牌特色──即使是同時間、同一桌的菜盤,菜色都有可能不一樣,但保證同樣新鮮美味,「我們會向顧客解釋原因,很多常客都很喜歡這種驚喜感,覺得每次來都會吃到、認識不同的蔬菜相當有意思。」
 

 

不過度烹調,為了吃到土地的多變滋味

 

Sherry從Glamping活動衍生出「小農鍋物」的創立,露營的元素自然也融入店鋪空間的營造之中。一改傳統火鍋店使用的不銹鋼器皿,Sherry採用露營野炊時會用到的鑄鐵鍋,概念店的鍋子們全數自大稻埕的老店舖訂製而來;儘管鑄鐵鍋保養費工,但保溫效果好,釋放的微量鐵元素亦有益健康,特別受Sherry青睞。


學設計出身和長年執行VIP服務策畫的內涵亦體現在「小農鍋物」的各個角落,Sherry極為重視細節,透過精緻的蔬果造型筷架、碗碟,和隨季節改變的植物造景營造田園氛圍;就連名片也是不同的蔬果造型,背面還印上食譜增添實用性。「我希望這裡能讓客人感覺像回媽媽家吃飯,寬敞、明亮、溫暖、安心。」

 

 

 

 

除了讓客人吃得好,Sherry也希望鼓勵客人多多支持小農,畢竟消費者才是改變產業型態的關鍵;因此兩間店面各闢一小塊區域,以木箱陳列新鮮蔬果,「如果吃得喜歡,就買回去煮給家人吃,這樣小農也可以多一分收入。」以此為發想,Sherry正構思再開一間「小農蔬果專賣店」,像兒時熟悉、現卻已漸漸消失的柑仔店,傳承市井文化,並植下更多友善土地的種苗。

 

 

圖片提供:
汪正翔

陳姵穎

陳姵穎 http://peiying0608.blogspot.tw/

文章 35

始終相信文字具有感動人心的力量,而「書籍是人類最偉大的信仰」。 還有力氣就要去旅行,想感受這個無邊的大千世界,同時了解台灣這座島嶼。 沒有成為攝影師的天分,但依然喜愛用相機捕捉細微而美好的瞬間。 偶爾寫寫作,還在摸索屬於自己的音頻,繼續嘗試各種可能,期許自己能漸漸從小寫的writer逐步走向大寫的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