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林滿津 港口藝術的築夢者

by  羅智如
女性的敏感與細膩,不論在創作或推廣藝術上,都可以展現出不同風貌。


在花蓮,沿著海岸路直騎,盡頭會是一片蔚藍。我總會想起雷光夏的〈老夏天〉:「天的盡頭是海。」夏日空氣裡,時時湧動海洋的氣息。



海無所不在,維納斯藝廊的主人林滿津,對海的想像比我豐富許多:「海是孕育藝術的源頭,希臘神話裡,美神維納斯不就在海上誕生嗎?」多麼美好的說法!海是藝術與美的誕生之地,而維納斯藝廊不只結合了藝術與海,還有林滿津的夢想。

位於花蓮港口邊的維納斯藝廊,持續為花蓮藝文注入一股新活力。

轉換,從會計到藝廊經營者

午後的花蓮港邊,只有兩隻老黑狗晃蕩,牠們蹣跚地走進倉庫改建的藝廊。剛踏進藝廊,我先是被碎石拼貼的地板吸引,而後才感受200坪遼闊的倉庫空間。1980年成立迄今,維納斯藝廊已33年,這偌大的空間,全由身材嬌小的林滿津一手打理。

「我是養女,但祖父、爸爸跟哥哥都很疼我,我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祖父影響林滿津甚深,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祖父就帶著她看古蹟與電影,四處趴趴走,培養她對美的敏銳度。「祖父真的很疼我,他對我說:『做什麼都好,只要妳敢,不是壞事都好。』」這句「什麼都好」就是林滿津最強而有力的後盾,讓她在人生的轉換期,可以勇敢往前衝。

林滿津年輕時在台北當會計,後來見報上在徵油畫經銷商,基於對藝術的愛,毛遂自薦去應徵,開啟了與藝術的緣分。從經銷商到經營私人藝廊,挫折當然也不少。「記得藝廊辦的第一個展覽,一張畫都沒賣出去。」她笑笑,不以為意的樣子。但她也記得人生中第一次買的藝術品。「那是一張法國版畫,九千六百塊,這還是最便宜價格。當時我的薪水只有六千,分期付款三個月才買得起。」當大部分的女性追求外表與妝容,她追求提升藝術品味。

林滿津不是學院出身,但也許這半路出家的身分,讓她的審美觀兼容並蓄,以時間累積出經驗,以經驗磨出鑑賞的眼光。成立畫廊三十多年,舉辦展覽無數,包括劉其偉、趙無極、鄭在東以及各種創作媒材與風格的藝術家。還辦過講座,邀請蔣勳、林懷民、倪再沁與南方朔等諸多名家,替花蓮這塊土地注入美的思潮。

 

 

築夢,讓生活與藝術一同呼吸

林滿津滿腦子的想法,不僅展現在經營藝廊,還跨足文創產業。「參與文創產業,必須很有『看法』。」她大笑:「說難聽點我就是雞婆又太愛作夢啦!」充滿藝術看法的靈活頭腦,最先察覺到各種美的可能,又將想法化為具體行動,讓可能性落實成真。比如一塊餅的包裝可以多美?林滿津提出想法:將青鳥圖騰轉化為餅模,以在地新鮮食材為內餡,加上本地石材為盒,融合在地藝術家與文化基底,讓這塊「黛翠緣餅」牽引出成功的跨領域合作。

從鳥到餅,再到一個足以典藏傳家的餅盒。俯仰間即是藝術,林滿津懂得如何介入、轉換自己的語彙,像說客般遊走於各領域的專家之間。我想,她才是緣份的集合體吧。問她怎麼能這麼有想法?她給我一個很棒的答案:「我們本就生活在藝術裡啊。」林滿津出色的轉換能力,讓她不僅是作夢者,也是築夢者。

但如何培養出敏銳的感官去捕捉呢?林滿津說,感覺很重要。聽來抽象,她笑著解釋:「講明了,就是要玩得愉快。」無論是藝廊或文創,甚至是公共事務,保持這種愉快的感覺,以最輕鬆的心態發現美。

 

 

她獻寶似地指著地板上的碎石拼貼,藝廊剛搬入倉庫時地板損壞嚴重,且空氣中的塵灰太多,打掃很辛苦。為了改造地板,林滿津當起計劃召集人,以「鴻飛那復計東西」的碎形拼貼藝術計畫,將隱居花東的藝術家上山畫作「鴻飛那復計東西」,轉繪於200坪大的倉庫地面,把花蓮石材以拼貼的形式呈現。她與藝術家團隊費時四個月,拼出倉庫新氣象,看著海鷗在繁複的石材上展開翅膀,彷彿也讓林滿津的夢想飛了起來。

 

 

跨越,兼容並蓄的視野

藝術這條路除了需要直覺與執行力,耐性也是不可或缺的。維納斯藝廊最近展出藝術家王業的作品,林滿津花了二十年去理解這位藝術家。「我要扎扎實實的認識藝術家,並對他的作品有感覺,才會把他推廣出去。」也因此,林滿津一律把在畫廊展出的藝術家,以世界級的珍重態度看待。

在充斥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氛圍下,林滿津認為女性的敏感與細膩,可以看見有別於主流的論述。「其實,不同性別的藝術家,作品裡也會流露不同的特質。男性藝術家重視形式與表現,女性藝術家則是傾向內在的思緒。」然而女性藝術家的發展空間,相較男性總是侷限。想讓這些女導演有被看見的機會,林滿津開始辦花蓮女性影展,這一辦,就是十年。

「這些女性電影打開我的視野,希望讓更多人在某種程度上參與多元的性別議題。」她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見那些原本不以為然的群眾,放下成見,開始關注女性議題。

《美麗佳人歐蘭朵》是林滿津喜歡的電影之一,導演莎莉波特完美演繹吳爾芙的《歐蘭朵》。跨性別的主角歐蘭朵,在這四百年裡經歷四段不同性別與角色,不僅跨越時空與身體,更是女性覺醒的歷程。

原本維納斯藝廊在市區,九二一地震那年,林滿津差點撐不下去。「我是靠很多人的善意才活下來。」輕輕一句,卻隱含沉重。「不過,現在這裡面對最大的海洋,真的很好。」她領著我走向藝廊旁的大郵筒,上頭刻著「幸福青鳥郵筒」。這又是她的巧思,設立一個郵筒,讓旅人們在此投遞祝福。


維納斯藝廊的主人,林滿津。
啊,港邊的幸福郵筒,簡直像一首詩。

林滿津笑著說自己做的只是跑腿的工作,不過,她所謂的「跑腿」不僅僅是跑,還是跨越與追逐,其實,已經遙遙領先太多太多人了。

她忽然指向一望無際的海平面,說:「妳看,這是花蓮港藍。」我瞇著眼望向陽光處,是港口湛藍的天空與海洋。日昇月落,有這麼一座藝廊迎來送往時光。如果海真的是維納斯的誕生之處,那麼,是林滿津留下了維納斯吧。 

圖片提供:
維納斯畫廊

羅智如

羅智如

文章 1

1989年出生於木雕小鎮的雙子星人。從山城到風城學藝術與設計,而後繞過半個台灣,在縱谷修練文學創作。寫過一些文章,得過一些文學獎,目前定期在《聯合報》繽紛版專欄〈跟著達人過一天〉與〈街頭特偵組〉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