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 米力在美滿生活中創造「溫事」

by  蘇大偉
透過插畫與雜貨,傳遞踏實生活的幸福。

經營「米力生活(網路)雜貨鋪」的插畫家米力,身兼禮品設計公司的管理職,藉由自己的努力、家庭的支持與經營的有方,從自己原本興趣所開的網路雜貨鋪開始,進展到目前開在中山北路小巷弄中極具特色的實體店鋪「溫事」。她相信逐夢更需踏實,不吝分享事業成功的秘訣。

插畫家米力藉由自身努力、家庭支持與經營有方,成就女性追逐夢想的成功案例。

體認學院市場差距 兼差修練實力

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的米力,原來學的是傳統西畫技法,在她進入禮品設計公司服務後,得到許多在求學期間沒有機會接觸的練習,但傳統西畫技法並不能照搬到禮品設計當中,使她深刻體會到學院派與通俗市場的差距。

為了彌補這中間的差距,米力花了10年的時間,早上進行禮品設計的工作,晚上則兼差接案畫圖。案件從四大報到坊間雜誌都有,同時3到4個案件在手,每天畫到晚上12點。她先從模仿入手,經過時間的淬煉下,建立屬於自己的畫風,極具辨別性。

米力的插畫色調溫暖圖象豐富,極具個人特色與辨別性。
一晃眼米力在禮品設計公司已經待了超過27年,加上從事插畫兼職的經驗,對她在雜貨上面的興趣幫助很大。她在設計跟插畫的工作之餘,經營網路部落格介紹各式各樣的生活雜貨,還集結成書,與廣大的同樣喜愛生活雜貨的讀者交流。

由於網路事業日新月異,平台樣式眾多,目前米力選擇用部落格張貼各雜貨用品的介紹,在社群網站開設粉絲團與顧客及時溝通,兩者相互結合,並開設網路店鋪,希望能把這些對自己人生有幫助的生活雜貨,一樣能夠帶給別人相等分量的意義。

開明婆婆體貼丈夫 全力協助事業

米力在打拼事業的過程中,很幸運的得到家庭很大的奧援,婆婆不是傳統典型會把媳婦管得死死的,她甚至還鼓勵米力盡量發展自己的雜貨興趣。而即便婆婆過去曾經開過雜貨店,對於米力的雜貨事業則是完全放手不加干涉,充分給予她發揮的空間。

所謂成功女性背後,總有一位堅毅的男主人,米力的丈夫Rick可說是在生活跟事業上,給予她完全的支持。他鼓勵米力,夢想不要等待,想做就去做,還曾有「我的願望,就是妳許的願都會實現」的體己話,讓米力倍感窩心之餘,更能全心衝刺。

先生Rick鼓勵米力不要等待,有夢想就去實現。
而米力也將夫妻關係的經營帶到事業上,她本身專注在品牌的建立,Rick則是店鋪實際經營者。客戶服務乃至帳務管理,她都完全交給丈夫,絕不插手,更不多嘴,夫妻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彼此相輔相成,終能成就米力生活雜貨鋪的事業。

儘量減少退換貨 經營準備要做足

米力生活雜貨鋪設定的客群,是對雜貨有研究與個人堅持的顧客,看起來門檻很高,但由於雜貨價格高低落差大,他們會用正常毛利率去計算,雖無固定比率,但會以顧客能接受的市場價格來定價,包含運費。

米力不採用時下網路商城流行的購物車系統,一來新品更新率較低,和普通商店不同,會降低網路使用者瀏覽的意願;加上店鋪商品數量不多,她更希望是將商品能夠到想要的人手上。

 

在這樣的考量下,米力生活雜貨鋪不提供刷卡,從下訂單到匯款,提供7天的考慮時間,這樣的模式使顧客在充分考慮下購買商品,更能瞭解它的價值並予以珍惜,退貨率僅1%,減少繁複的商品往返寄送。

 米力進一步指出,由於她在禮品設計公司的服務經驗,使她非常注意店鋪經營相關的稅務、營利事業登記等問題,並選擇具有正常供貨量的商品以獲利,這些觀念往往被一般文創小店所忽略。以開設網路店鋪來說,先有30萬資金是開業基礎成本,在達到此目標前,切勿輕易開店。

實體店面自力裝修 獨具特色

之後在實體店面籌備階段,米力花費許多心血在店址的挑選,特意尋找具有歷史特色、寧靜又偏僻的巷弄小店,營造顧客特地前來的氛圍。準備約100萬的裝修費,由於自己構想的裝潢設計,若請一般工人來,勢必要花許多溝通的功夫,且不一定能夠實現,所以由自己動手,不苛扣材料費,力求達到心目中的理想店面。

米力說,他們把這個實體店面當作是生活的空間,而不是營利場所,所以並沒有開設分店的打算。開幕後的最初3個月為熟悉期,先是服務原先網路店鋪的客群,並為求完善服務,採取預約制。

總體來說,米力生活雜貨鋪網路店面加上實體店面的報表損益是打平的,未來經營將採取收縮而非擴張,將獲利提供在比先前更好的服務。目前請有2名店員,皆經過嚴格紮實的訓練。

 

實體店面溫事的2樓固定舉辦展覽,目前有百年前的原音重現--古董SP唱片&留聲機特展,讓顧客到店面選購商品外,也能藉展覽將自己至於懷舊時空中,享受極具特色的文化饗宴。

目前溫事2F有古董SP唱片&留聲機特展,令人置身百年前的古典樂聲之中。
訪談結束後,我繼續欣賞店內擺設的商品,細細品味其中的用心,回想起適才跟Rick聊著特展內容,我更感受到這間生活雜貨舖背後的深意。

圖片提供:
溫事

蘇大偉

蘇大偉

文章 5

就讀高中時玩攝影,曾經夢想拿著Leica當戰地記者,拍出足以留名普立茲獎的歷史一幕。升上大學念的是文史,開始研讀文字,爬梳在故舊檔案紙卷之中,學習怎樣看待這個世界。大學畢業後到出版業當助理一年,深感實力不足,也難捨對文史研究的喜愛,回到學校就讀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時,清楚認識自己並無繼續深造的潛力,決定重拾利用文字和影像記錄世界的初衷,先是在電視台工作,後短期任職於行銷公司,倚靠鍵盤跟相機逐步完成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