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 頑童校長:垃圾都是可造之材

by  李玉玲
生活所有事情都是零件,都是句點,不卡死,就不會被套牢,才能活得自由快樂。

桃園龍潭渴望園區的諾瓦小學暨幼兒園,被滿園綠蔭及鳥叫蟲鳴聲圍繞,這裡是創辦人兼董事長蘇偉馨和夥伴們實踐創意教學的教育基地。

 

諾瓦,不只有藍天、綠地,還有一項珍貴的資產,那就是資源回收場。垃圾,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蘇偉馨卻視為「寶山」,每天進出學校總會進去挖寶,玉米罐、寶特瓶、牛奶瓶、酒瓶、小家電…..,這些被遺棄的無用傢伙,在她眼裡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寶貝,經過巧手改造,變身為掃帚、畚箕、抬燈、收納盒、火箭爐….,又有了新的生命。

 

 

自許為「垃圾發明家」的蘇偉馨,將多年「拾荒」心得結集成《隨手》一書出版。這本書像她的人,言簡意賅陳述隨手的智慧:「隨手,丟了,變成垃圾;隨手,收了,變成資源。」(你也會想看:廢旗成正品 百變旗幟做環保)

 

 

熱愛撿破爛的校長媽咪

 

蘇偉馨是典型的亞斯伯格,成長過程經歷和別人格格不入的困惑,喜歡問:「為什麼?」迷戀「收集」,她的收藏品包括:短到不能再削的鉛筆、橡皮筋、養樂多罐子、碎紙屑、木屑、口香糖鋁箔紙。有一天,一個裝電池的小機器接觸不良,蘇偉馨把鋁箔紙塞進去,問題迎刃而解。

 

隨手撿,隨手做,是蘇偉馨永遠玩不膩的遊戲,橡皮擦不是拿來擦寫錯的字,她用小刀切成絲:「那種感覺太美妙了!」一張衛生紙,拿根針捲起來再拉出來,就能變出蠶寶寶,用放大鏡看還有眼睛、鼻子,幾可亂真,講起兒時記趣,蘇偉馨的眼睛還會發亮。

即使當了校長,蘇偉馨(左下圖)仍熱愛「撿破爛」,越撿越投入,越撿越有心得,甚至出了書。諾瓦小學暨幼兒園 / 提供

 

媽媽常念她:「不好好讀書,長大就撿破爛。」沒想到預言成真,即使當了一校之長,蘇偉馨還在「撿破爛」,越撿越投入,越撿越有心得,甚至出了書。蘇偉馨不想獨享這種快樂,最近在臉書看到有人呼籲:觀光客到蘭嶼遊玩,離島時順手把寶特瓶帶走,蘇偉馨寄了一百本新書過去,為蘭嶼垃圾減量提供另一種解決方案:「撿、剪(動手做)、減」,就能為愛地球盡一份心力。

(你也會想看:唐青古物商行 撿回遺失的美好)

 

美感教育從垃圾改造開始

 

別以為《隨手》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蘇偉馨不教製作步驟,只講態度、方法和美感,她希望大家讀了書得到啟發,自己思考接著做。正如政大教育學系副教授鄭同僚在推薦序所說,《隨手》只談「心法」,不教「手法」。

 

出書前,出版社建議:至少在寶特瓶身畫個剪刀和線,讓讀者知道從那裡下手吧。光是那條線和剪刀,蘇偉馨就卡關一個禮拜,幾經掙扎終於讓步,但每回看到照片中寶特瓶的線和剪刀,還是覺得礙眼。

 

蘇偉馨指出,出版《隨手》目的不在垃圾改造教學,而是喚醒大家的好奇心、學習心。「不會做事,不會懂事。」這是蘇偉馨經常掛在嘴邊的教育理念,她感慨:現在的教育太保護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就在過度擔心中被抹殺。

(你也會想看:改造生活 動手做的人最快樂)

 

 

 

美感,則是蘇偉馨想要傳達另一重要理念。七月,諾瓦的老師剛從歐洲旅行訓練歸來,蘇偉馨深信: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歐洲的山城小鎮,景觀都很協調一致,最近她第一次到耳聞已久的貓空走走,見到的卻是石棉瓦、磚牆、塑膠波浪板、鐵窗,怎麼衝突怎麼搭,台灣的美感教育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蘇偉馨的垃圾手作品堅持顏色及製作的簡約,五顏六色的瓶瓶罐罐,一定得先用砂紙磨光,還原純樸本色。她也不喜歡做成貓、狗可愛但不實用的擺飾品,「新鮮感過了,又被當成垃圾丟了。」

 

拿掉偏見 追求剛剛好的完美

 

蘇偉馨的美感來自原生家庭影響,家裡雖不富裕,但父母愛聽黑膠唱片,媽媽會費心經營氣氛。有一次,她和媽媽去峇里島旅遊,飯店浴室是露天的,媽媽隨手取材小草和葉子,把香皂放在上面,開心地說:「這樣是不是比較美?」

 

美,也包括對細節的要求。有學生拿著剪好的寶特瓶問:「這樣可以嗎?」切口歪歪斜斜,蘇偉馨回:「你覺得呢?」蘇偉馨強調,美,不一定要花錢,多讀書、多觀察,對自己有要求,都能慢慢厚實美的基礎。

(你也會想看:黑手玩家周嬌娥的庶民美學)

 

 

剛剛好,對蘇偉馨來說就是一種完美。即使垃圾也講究「門當戶對」,湊對了,會有「天作之合的美麗」;湊不對,就會變成難受的「垃圾婚姻」,最終以「離婚」收場。手作過程她花很多時間在配對,材質、大小、形狀都要考慮,才能促成一樁「剛剛好」的姻緣。

 

蘇偉馨提出隨手的重要態度:把偏見拿掉。她以自己為例,有一次要做卡榫,怎麼鑿刻都做不好,後來觀察木工師傅,做凹槽不一定只能鑿,可以另外切割木頭包覆形成凹槽,才發現自己太過執著一定得這樣做。

 

「永遠要質疑你認為的『應該』,打破固定的思考,才會有創意。」蘇偉馨指出,去除偏見的方法不是道聽塗說,而是「吾日三省吾身」,多看看別人怎麼做,一個問題或許有十種不同解決方法,如果有九個人相信,就值得一試。一次做不好,十次、百次不斷練習,就能達到自己認定的完美。

 

隨手隨心 隨時歸零與創造

 

蘇偉馨分享,垃圾手作達人要知道「善用工具」。「學校教育怕孩子受傷,勞作課用安全剪刀,那是全世界最難用的工具,孩子達不到目的,產生挫折,反而得到反效果。」蘇偉馨說,諾瓦的學生拿電鑽,幼兒班學生會煮飯,都是「真槍實彈」。學校百分之六十的家具都是回收物,餐廳吧台的吊燈是用玉米罐、熱水器鐵管做成,連電線、燈泡都是撿來,從「校長媽咪」蘇偉馨到老師、學生,都在實踐「隨手」的生活哲學。

 

 

《隨手》,累積了蘇偉馨數十年人生智慧及哲思,撿拾回來的東西都是「零件」,即使再造,也不綁死,拆開了依舊是零件。「我的人生也一樣,生活所有事情都是零件,都是句點,不編織,不卡死,就不會被套牢,才能活得自由快樂。」

 

問她還想挑戰什麼垃圾作品?「我從不立志。隨手也隨心。」蘇偉馨說,人生有如一條河,不管沿途風景多美,多想停留,時間終究不會停止,「我只活在當下,努力做到最好,不『預計』明天。」

 

看到滿倉庫家長及朋友送的報廢機器,「我要開始學電焊!」「還要幫心愛的遙控飛機做個停機坪!」到倉庫尋覓合適的木料,「這棵樟樹得先修一修」、「對了,也要幫鸚鵡做個架子。」蘇偉馨的當下,已經夠她忙了。

 

圖片提供:
諾瓦小學暨幼兒園

李玉玲

李玉玲

文章 80

大學念的是新聞。曾於平面媒體主跑藝文新聞多年,少了政治口水,多了藝術的活水。喜歡與市井小民的訪談,總能感受到民間泌泌湧出的旺盛創造力。記者多年的職業病,成了好奇寶寶,和人聊天時,不自覺會像在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