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生活 小紅帽林薇:善待自己,月經把我們與世界凝聚起來

by  陳苓云
月經平權談的不只是生理現象,而是我們能否好好對待每一個獨特的自己與他人。

去年12月,有「英國版諾貝爾和平獎」之稱的「黛安娜人道精神獎」,將獎項頒給台灣月經平權倡議組織「小紅帽With Red」創辦人林薇,這是第一次有台灣人獲頒此獎。

 

繼去年首次主辦聯合國「非營利組織婦女地位委員會」會議的「終結月經貧窮」論壇,2022年「小紅帽」將繼續主辦國際月經平權論壇,與美國、英國、紐西蘭學者展開學術合作,並輔導台灣鄰近國家的非營利組織推動月經平權。

這算是一種月經外交嗎?聞言,林薇微微一笑。

 

「可以這麼說。月經把我們凝聚起來了。」

 

月經的紅色,是平權的顏色

 

2019年,彩虹旗飄揚在島嶼上空,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國家。凝聚起多元性別認同光譜的彩虹旗,據說在設計者Gilbert Baker的詮釋中,其中的紅色象徵著「生命」。

 

紅色的月經,是為了孕育生命而定期增厚、剝落的子宮內膜;無論性別、種族、階級、認同的差異,我們最原初的生命樣態,都是在這片紅色的溫暖包容下,發展出多元而獨特的樣貌。



林薇指出:「地球上有百分之五十的人類不會經歷月經,但只要是人,都百分之百與月經相關────因為沒有這個生理現象,就沒有你我的出現。同時,每一個人的月經經驗又隨著基因、年齡、生活狀態有所不同,因此,透過月經可以學習怎麼與差異相處,初經來潮時,就是培養同理心的關鍵時刻。」

 

比童話更古老的月經不平等

 

然而,將月經視為不潔、禁忌,而導致的歧視、傷害,自古以來卻在地球各處發生。生理用品廣告以藍色液體取代月經真實的顏色、人們以各種代稱避免直呼月經真實的名諱……這些看似無傷大雅的認知謬誤推展到極致,便成為具有殺傷力的壓迫────尼泊爾的「月經小屋」習俗,歷年來皆有被隔離於其中的經期女性因野獸攻擊或窒息而死;經典童話故事《小紅帽》,其實是寫給初經來潮後女性的警告。

 

林薇說:「在最原初的版本中,紅色帽子是月經的象徵,小紅帽指的不是幼兒,而是初經來潮後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大野狼則象徵社會中性暴力的存在;故事情節暗示女性應避免獨自行動,以避免性暴力的傷害────這其實是變相的壓迫。」

 

月經汙名化造成的不平等,就像《小紅帽》的暗示,隱微地藏在看似合理合禮的約定成俗中。與月經相關的壓迫問題,從印度、烏干達到英國、美國皆有之。當男女平權、多元性別平權大幅前進,月經平權的概念直至21世紀才逐漸成形。

儘管如此,23歲的林薇很樂觀。

 

「我很認真地相信,月經平權是一個我有生之年可以達成的目標。」

 

借鏡蘇格蘭,將改變帶回台灣

 

3年前,就讀愛丁堡大學傳染學系的林薇,實際參與在蘇格蘭的月經平權運動中,見證改變的發生。

 

2018年蘇格蘭創下全球先例,於學校場域中免費提供生理用品;2020年進一步通過全球首部《生理用品免費供應法》,規定各級教育機構與公家機關必須供應「免費且充足」的衛生棉、棉條與月經量杯等生理用品;​該法規指出,政府有責任確保任何需要生理用品的人都能免費獲得,不受月經貧窮所苦。

 

「協助當地推動議題時,就會想,那我們家呢?」

 

林薇說:「台灣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也是最掛念的國家;月經貧窮是全球皆有的社會現象,台灣也是地球上的一份子,不可能沒有這樣的問題。」

 

蘇格蘭花了十幾年,走到以立法改善月經貧窮的里程碑,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再對月經感到難以啟齒。浸淫在這樣的改變中,她認知到:「或許真的很困難,但如果蘇格蘭可以,台灣一定也可以。」

 

無論用什麼方式做,反正就是想要做────抱著「先給它撩落去」的心情,2019年秋天,林薇窩在愛丁堡大學宿舍,成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在台灣推動月經平權的非營利組織。

 

以「小紅帽」為名,她與夥伴希望翻轉原著故事中的壓迫意涵,讓紅色成為擁抱差異、凝聚彼此的顏色。

 

被藏起來的月經貧窮

 

解決月經貧窮,是「小紅帽」成立最迫切的初心;踏出第一步後,卻發現問題背後的問題,是月經污名化。

 

月經貧窮指的是:人們無法負擔或缺乏足夠的生理用品,必須不正常地減少使用次數,或使用其他物品如襪子、樹皮、衛生紙等替代,導致陰部感染等相關生理疾病,及憂鬱、焦慮等心理影響。

 

當「小紅帽」一間一間拜訪社福機構、與助人工作者開會、向個案敲門,他們發現,台灣社會普遍不相信月經貧窮存在,或認為月經是個人自己該解決的問題。許多人的反應是:「我願意捐食物,也願意捐家電器材,但衛生棉這種事情,自己去買就好。」

不僅難以募得相關資源,個案亦對生理用品的需求難以啟齒,社工也有心理障礙,不知如何開口詢問;於是,就像購買衛生棉總要藏進紙袋,月經貧窮也被不知所措、不聞不問給藏了起來────這些窘迫的狀態,反映著整個社會對於月經的莫名羞恥感。

 

聽阿嬤說月經的事

 

月經,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被藏得那麼深?今年2月出版的《阿嬤ê月:跨世代女性身體記憶保存計畫》一書,「小紅帽」訪談台灣的阿嬤們,試著從歷史的演變找答案。

 

林薇指出,阿嬤們的少女時代,是台灣尚未進口衛生棉的年代,家境沒那麼好的生理女性只能用舊衣服甚至西卡紙承接經血,經期間總是擔心外漏、異味,對月經來的自己感到羞恥,甚至討厭。

 

「衛生棉發明不過百年,進口台灣甚至不到一百年,反映在阿嬤跟我這個世代的女性身上,對自己身體的觀感就有很大差異。透過訪談,突然能理解為什麼阿嬤們總是對月經難以啟齒,並將這樣的羞恥感、禁忌感代代傳承到現在。」

 

月經教育,斷開汙名化的鎖鏈

 

初經來潮本來可以是培養同理思維的關鍵時刻,在大多數人經驗中,因為女性長輩的態度,卻成為他們對月經感到羞恥、禁忌的開端。

 

於是「小紅帽」自行開發教材、培訓講師,去年啟動與台北市政府、台南市政府的合作,嘗試於國中小校園免費提供生理用品、執行月經教育課程,也與台灣大學醫學系共同規劃亞洲第一堂月經通識課────他們希望透過月經教育,從這個世代開始拋棄繼承,斷開月經汙名化的鎖鏈。

 


透過《阿嬤ê月》,林薇理解到:「會覺得月經貧窮是自己的問題而藏起需求,很大程度,是因為沒有在月經來時被好好對待與陪伴。」因此在「小紅帽」設計的課程中,除了認識月經此一生理現象及衛生用品,更重要的是引導大家去思考:自己或身邊的人月經來時,希望被怎麼對待?

 

「我們發現,很多人回答不出這一題。」

 

走到月經教育的現場,林薇及夥伴才發現:人們很少去問────甚至沒想過這題值得問────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更遑論去表達、溝通、爭取自身的需求。

 

或許,這才是那個更關鍵的鑰匙。

 

解鎖月經平權,從善待自己開始

 

黛安娜人道精神獎頒佈後,英國哈利王子曾問林薇:「如果有件事,是妳希望大家可以透過月經平權去了解的,那會是什麼?」

 

她是這麼回答的:「我希望更多人能知道,月經平權談的不只是生理現象,不只是針對特定族群、性別或認同,而是我們能否好好對待每一個獨特的自己與他人。」

 

林薇指出,地球上有79億人口、200多個國家,以及更多國界無法定義的族群、文化與人性,若要區分差異,那真的可以是很大幅度的不同。如果我們能從月經開始,意識到自己值得被善待,理直氣和地為自己的需求發聲;由己及人,同理這份希望被善待的心情,心平氣和傾聽他人的表達────

 

「如果有一天,我們看見差異時會想試著去理解、欣賞,那這些巨大的不同,可以是多麼強大的凝聚力量!」

 

同場加映

台版月亮杯 凡妮莎募到百萬人氣

圖片提供:
小紅帽With Red

陳苓云

陳苓云

文章 38

生命原是要不斷地受傷和不斷地復原,世界仍然是一個在溫柔地等待著我成熟的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