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書房 夏瑄澧 Sherry:脫下人設面具,用MBTI重生

如果你要成長,就得先看到自己的全貌,而不是只有你想讓人看到的那一面,並接受你壓抑的部分。

你是否曾在喝醉或壓力大的時候,忽然變了一個樣?例如本來很開朗外向,黃湯下肚後卻忽然開始大哭?或是本來在家族跟公司裡都是最溫順的乖寶寶,某天卻忽然在家族聚會或公司會議上發飆、大吼大叫?


因為跟原本的人設差太多,所以發生之後,大家很喜歡為這種狀態找藉口,認定「你只是喝醉了」、「你最近壓力太大」。這種狀態被當作偶發事件,而非你這個人的真實性格。


但,如果我說,這些不尋常或失控的狀態都是真正的你,你相信嗎?


如果你想做最舒服的自己,就要知道,這些都是你的一部分—只是你不想看到罷了。


如果你要成長,就得先看到自己的全貌,而不是只有你想讓人看到的那一面,並接受你壓抑的部分。

 

 

完整,不用完美

 

因為MBTI,我領悟到要活出最舒服的自己,必須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先了解自己的特質,也就是你的天賦。

 

這是你與生俱來的傾向、比別人更容易上手的區塊,也最可能是你的自信來源。就像我跟很多人相比,我更喜歡也更擅長設定目標跟擬定執行計畫。因此,這慢慢成為我在社會上的人設,或是別人給我貼的標籤。


很多人會再接再厲提升強項,希望自己可以更完美。


不過,就像我可以繼續加強執行力,但是我永遠不可能在執行過程完全不出,或成為全世界執行力最強的人。而且你可能會發現,只運用自己擅長的特質,成長會遇到瓶頸。以榮格的說法,你如果沒有完整,怎麼會完美呢?

 

所以第二階段,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盲點,也就是你不擅長或不願意接受的那些部分,以及你的特質可能碰到的負面詮釋。


如果你現在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你可能會想:「我發展得這麼好,為什麼需要做這種事?」但是你想一下,你是否滿意跟家人、朋友、同事之間的關係?因為你若不去面對自己的盲點,可能就會一直把它投射在別人身上,成為一套重複的劇本。


這個概念不容易理解,就拿我來做例子吧。當我之前的人設是女強人時,我討厭談感覺,因為感覺包含了難過與受傷,那對我來說是情緒化與脆弱的表現,而且我覺得與其坐著談感覺,還不如多做些有建設性的事情;但前面說過了,其實我有十年左右都覺得自己很受傷、很無助。


當我不承認也不容許自己展現那一面時,看到別人顯露難過或受傷就會無法忍受。我覺得那個人與其流淚,還不如抓緊時間想辦法站起來。結果,我常常覺得身邊的人都很脆弱、情緒化。我如果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這一面,永遠都會帶著對自己的批判來看待他們。


前面也提過,你自以為的優點,其實可能是別人眼中的缺點。你的靈活機智,在別人眼中可能是不踏實、小聰明;你的擇善固執,可能是別人眼中的不合群。所以了解自己特質可能的盲點以及看到自己壓抑的部分,你才會明白為什麼你會共創一些關係中的動力、為什麼你老是吸引某些特質的人與類似的狀況,你也才能夠知道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第三階段則是榮格說的個體化過程(individuation),讓你整合特質跟盲點,也就是所謂的「陰陽調和」了。

 

只有這樣,你才能愈來愈完整、愈來愈展現出特色。例如,ENTJ 傾向的我在YouTube 頻道想宣導如何將心理學應用在生活中,我可以運用自身特長,把重點條列呈現,但是這麼做肯定會碰到瓶頸,因為完全知識性的內容無法跟大家產生共鳴。如果我想讓更多人理解、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那麼我必須學習理解自己的內在情感,進而同理其他人的感受,這樣才能達成目標。


如果你只專注發展強項,想要登峰造極,那麼你可能在某部分很成功,也有很大的成就感(事業很強、人緣很好等),但你不完整的那一面會讓你心裡有個缺口,也許影響你的關係,也許影響你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它阻礙了你的成長,讓你總是不能脫下面具做最舒服的自己。

 

(本文為節錄,詳見《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

 

        名: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

        版:三采文化

        雪力(夏瑄澧)

作者簡介

 

出生於台灣,13歲時移民澳洲,從小經歷了東西文化的衝擊; 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當地就業超過十年後返台定居,近年致力於運用MBTI和心理學幫助更多的人。 

 

 

同場加映

由外而內探索,直到找到自己——專訪夏瑄澧 Sherry

專訪夏瑄澧:穿越 MBTI,真正抵達自己

圖片提供:
三采文化、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YouTube、Can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