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 以數位的維度想像,沒有動物的未來動物園:POM (Project On Museum)

by  陳苓云
「未來的動物園,能不能是虛擬的?」

 

「未來的動物園,是否還需要實體動物?」



透過「壽山動物園形象識別再造」,Project On Museum博物映項國際有限公司(POM)拋出「未來動物園」的想像,獲得2020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POM藝術總監彭冠傑致詞時表示,或許未來某一天,動物園可以透過虛擬實境、沉浸式體驗來呈現,不需要展示真正的動物,依然能實現動物園的教育功能。

 

虛擬動物園的靈感,來自德國馬戲團Circus Roncalli運用全像投影(Hologram)創造的虛擬馬戲團。行禮的大象、兇猛的鯊魚、奔跑的馬兒,3D立體影像漂浮在舞台上,細節清晰真實,卻又奇幻如夢。彭冠傑說:「過去馬戲團訓練動物做特技,做不好就打牠,這不對勁吧?運用科技藝術的馬戲表演,結合影像紀錄與動畫後製,娛樂性還是有,但不會真的傷害到這麼多動物。」



對一般大眾而言,動物園是觀賞動物的休閒場域;對彭冠傑與POM設計師石岱芸而言,將動物放在特定區域供人觀賞,是否理想?許多層面值得討論。因此,當2019高雄設計節策展人許哲瑜、郭中元邀請POM為壽山動物園重新設計品牌識別時,彭冠傑與石岱芸一度猶豫。

 

「後來我們認真做了一些調查,看見動物園的存在也有保育、復育的意義。」且2019高雄設計節以「RE-Think」為策展主軸,就是企圖透過設計,從不同生活面向提出對高雄未來的新想像,彭冠傑說:「回到設計,解決該解決的問題,好像也可以接受。」



家的視角,重新理解動物園

 

一千多公頃的壽山,是高雄最大的自然林地,保留許多原生物種,在民間團體推動下,壽山被劃為國家自然公園,動物園是其範圍的一部分。

 

「動物真正的家園,是壽山」,因此POM抓出「山」、「家園」、「居所」、「自然」等關鍵字,發展出全新的壽山動物園LOGO-是兩座山,是一棵樹,也是萬獸之山。




LOGO由上半部的綠色山丘圖形與下半部的的中文字「山」組成;「山」字的設計象形穩重的樹幹,與綠色山丘同時閱讀,便是一棵庇蔭萬物的大樹;綠色山丘開出白色洞口,象徵動物出入壽山的家門。2019高雄設計節現場,POM以動態影像呈現新設計的品牌識別,將LOGO中的白色洞口轉化為一幅幅白色螢幕,堆疊出一座山形牆,大象、草泥馬、長頸鹿穿梭螢幕中;當人們觀看這座裝置,看見的是生活在家裡的山獸,而非被圈養園中的動物。



指標數位化,邁向虛擬動物園

 

不同於Circus Roncalli虛擬馬戲團追求立體真實,「未來動物園」的影像平面、動物身體線條幾何化,是一個想像出來的世界。石岱芸說:「會不會有些動物是我們還沒發現的?未來的動物會不會發生突變?比如長頸鹿的脖子其實不會伸縮,但做動態時,我們把這些想像放進去。」

 

以虛擬手法提出「未來動物園」的想像,彭冠傑說:「我們只是丟一個概念,未來有沒有人可以執行,還有滿多努力的空間。」但回到設計,園區指標系統數位化可以是改變的第一步。造訪壽山動物園時,石岱芸發現園區指標多有重複,也缺乏維護,「同樣是小心獼猴搶食的告示牌,卻有兩三種視覺風格同時存在;年久失修的告示牌與新製作的放在一起,顯得很沒精神,也缺乏品牌整體性。」新設計的指標系統展出後,園長邀請彭冠傑與石岱芸再次走訪園區,討論落實的可能。





彭冠傑指出,傳統指標的材質-金屬板、木板、壓克力、塑膠材,用久了會劣化;大量印製的紙本地圖,逛完就被丟棄,不只是美感問題,更是環保議題。「虛擬動物園,先不要想那麼久遠,回到第一步,先做指標數位化就好。向觀眾、園方、政府引導這個觀念,未來才可能獲得所有人的共識,往虛擬動物園邁進。」

 

沉浸式投影,創造一座能量場

 

2020年底,許哲瑜、郭中元再度邀請POM參與「島嶼脈動Light Up」台電文資特展,這一次,他們挑戰了更高難度的超長投影牆「POWER BEAT 一日電力節拍」及隧道影像裝置「WILD 野電變幻」。前者將人們一天之中會使用的電力物件化為動態影像,結合電器聲音編成的電子樂曲,以20公尺長的巨型螢幕投影播放;後者將電流的強大能量化為視覺強烈的流動光影,投映於隧道之中,觀眾彷彿置身輸電管線,沉浸在電的狂野與奇幻裡。





「WILD 野電變幻」以投影創造沉浸式情境,其實延伸自兩人2020年初共同創立的身心靈品牌「the MEDIAN」,命名結合「中位數」與「媒體」的涵義,定位為提供身心靈體驗的實驗性組織。石岱芸說:「中位數是中立的,也是平衡的,代表追求身心狀態的平衡;Median看起來很像Media,我們一開始就是想結合數位藝術去做。」「the MEDIAN」目前以瑜珈課為主,除了靈性音樂,也加入沉浸式投影,石岱芸希望藉此幫助學員離開不好的狀態,進入另一個平靜放鬆、跳脫規則的心靈能量場。

 

彭冠傑眼中的石岱芸天生敏銳、感受性強,「她執行設計的思考模式和我相當不同,頗有自己一套邏輯,且能快速將平面造型延伸為動態想像。」許多優秀創作者深受高敏感體質的兩面刃所苦,石岱芸則透過瑜珈的修行變得強壯:「《瑜珈經》的定義裡,控制心靈的變化,就是瑜珈」,設計人面對創造的未知,難免自我懷疑,在瑜珈深深的吸與吐之間慢慢地沉澱下來,內觀自己的情緒,凝聚為純淨的意識,她領悟:「自己的內在環境管理,是自己的責任。」

 

設計跨度,找到身心靈的中位數





石岱芸練瑜珈,彭冠傑打拳擊,一慢一快,卻都注重個人精神性的存在。兩人於公於私都是親密夥伴,POM的設計專案大多由彭冠傑定調設計方向,由石岱芸帶領團隊執行、與客戶溝通。石岱芸說:「設計師有一定的堅持,可是對內對外的溝通仍然需要柔軟度。將瑜珈修練的柔軟度放回工作上,我覺得是有幫助的。」

 

今年二月,the MEDIAN與金點設計獎合作推出展場裡的瑜珈-ZONE YOGA,結合投影,搭配特定頻率音樂,讓學員們沈浸其中完成一系列身體伸展,在這個過程回歸個人感知、平穩心緒、喚醒內在能量,在黑暗的盡頭迎接新一年的光明。從設計師到瑜珈老師,石岱芸與彭冠傑希望將身心靈平衡的探索帶回設計領域,透過不同媒介,把能量給出去。



「如今,世界上許多人因為疫情,行動受到限制,人類或多或少因此體驗到動物園中動物的感受。我們期許未來有一天,人類可以找到和動物、自然環境之間更好且更平衡的相處方式,也期許每一個生命都可以活得更自由、自在。」

 

2020金點設計獎同場加映

從風體到拳體,溫珩如的造字輕搖滾

塑膠藍玩出設計感,以誠實包裝台灣味:兩隻老虎設計

門牌只是配角:蔡沛原的小島設計

圖片提供:
汪正翔、POM (Project On Museum)

陳苓云

陳苓云

文章 38

生命原是要不斷地受傷和不斷地復原,世界仍然是一個在溫柔地等待著我成熟的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