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唐麗芳 活化雲林故事館

by  傅智恆
給他們最好的,是要為在地民眾打造幸福的未來。

「各位叔叔、阿姨好,歡迎來到雲林故事館!」一位熱情的故事館員正在接待參觀團體,她不僅十分年輕,且是正職員工。相對於多數的展覽館舍只能依靠志工服務,協助營運,雲林故事館不僅有在地居民的支持,更提供雲林年輕人返鄉就業的機會。

 

對此,創館人唐麗芳表示,希望「給他們最好的。」透過她的努力,故事館從開幕時每日22人的參訪量,到目前已可達一千人,這顯著的改變,與她致力為在地民眾打造的幸福未來有關。

 

人氣匯聚     老建築新生

雲林縣虎尾鎮得天獨厚的保留了數棟日治時期的老建築,包含合同廳舍、虎尾郡役所和郡守官邸,並在2001年登錄為歷史建築,郡守官邸同時被定位作為「雲林故事館」。

 

唐麗芳最初應女兒之邀,至她就讀的小學說故事,台下炯炯有神的目光,成為她的養分,她知道自己擁有了正向的影響力。於是她開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學習如何說故事,也培訓志工,甚至成立了「雲林故事人協會」。

 

故事愈說愈精彩,聽眾愈來愈多,苦無適當場地,她四處為孩子們尋求適合聽故事的空間,這和故事館的定位不謀而合,便承諾接下了故事館的營運工作。但直到2007年,雲林縣舉辦偶戲節,她受邀講述偶戲的故事,故事館才首次開放。

 

故事館建築空間具日式風格,初期內部並無任何擺設,她只好四處張羅,詢問志工家中是否有和式桌、或是有椅子可提供?還借來了盆栽、字畫,一點一滴拼湊,而構成優雅的館舍。唐麗芳也和小學合作,請小學生製作祈晴娃娃來妝點門面,並邀請居民繪製自己的現代生肖故事,讓館內氣氛活絡起來。

 

對於戶外空間,唐麗芳更是毫不輕忽,想方設法邀請當地居民來參與美化。後院的林木與走道區塵土飛揚,當時她邀請居民,每人負責認養一小塊土地,種植自己喜愛的美麗植物,她期望藉此方式讓一些一般人少有機會進入郡守官邸的鄉親,因為這個「非常」想法,而在這裡留下足跡。果然經常有小孩帶著父母來參觀,並開心指著祈晴娃娃炫耀說:「那是我做的!」居民也常來澆花、施肥,讓這裡在開館前已生機蓬勃,人氣滿點。

不僅是說故事,也藉著許多活動來連結生活記憶與在地人文。

栽下種子 夢想發芽

開館之初,曾有蘭花攤販大喇喇在門口做生意,唐麗芳好言勸說請對方移至對街。過程中聊得愉快,雙方竟變成主客關係,從買花賣花,到邀請花販來館裡擔任講師,分享種植蘭花的心得。像這樣雙方互惠互助的故事,在館內不斷上演。

 

一路實驗性地走來,故事館已營運六年,目前每週六日都有館舍導覽與不同主題的故事饗宴,有時是作者來說書講人生,有時是演戲傳幸福。六週年館慶更是慎重規劃故事團圓飯。聽故事的孩子長大了,也愛回來說故事。

 

唐麗芳希望幸福的經驗不僅留存在每個人腦海中,更能夠將幸福散播得更廣,因此每年皆有繪本製作培訓課程,教民眾一筆一畫將自己知道的故事呈現在紙本上。結訓後,經過評審委員的檢視,每年出版八到十本書,再啟動「走讀雲林」計畫,讓作者親自帶領聽眾到故事現場,娓娓道出自己的生命經驗,由素人傳播在地的幸福。

 

她更放眼國際、展望未來,將出版的繪本雙語化,還進行電子書及動畫的製作,也在故事館講述外國的故事,並且從事關注環保事務的甘特寓言種子教師培訓。在地人因此產生緊密的連結,也吸引許多外地人專程來雲林聽故事,未來更希望能與國際接軌,讓各種幸福的故事能繼續傳承,這就是她「在地出發,放眼天下」的理想。

非常思考 活化歷史建築

從毛巾偶、紙戲人、繪本出版等,唐麗芳腦海裡構思出來的創意,常令眾人驚奇,而她心中其實有一個特別的「九宮格」來概括她的想法,其中包含了文化、國際、虎尾、感動、幸福、臺灣、原創、在地及素人。她希望能深掘虎尾文化,並發揚至國際,透過在地素人的原創故事,使臺灣成為一個幸福及感動的島嶼。

 

這九宮格概念,就是她做事的準則,開發各種不同的活動及講座,並且透過館員的解說,讓遊客了解故事館與眾不同之處,參觀者因此絡繹不絕,許多人抱持期待的心情前來,帶著滿意的笑容離開。

 

雲林人入場免費,外縣市12歲以上參觀者則有自發式20元「文化資產維護費」,這項收入僅夠支付一位館員的薪資,其他的營運費用,則靠著不斷去接各種文化性計畫來支應。雖沒有認養者,靠著被吸引而來的人,一句句:「我可以來做一點什麼?」「我想要來提供一點什麼?」勞務的交換與回饋,常常勝過其他,也串連了很多台灣精神,找到人的真正價值。

 

或許,雲林故事館創造的最大價值,就在「人」的故事。

唐麗芳要以「九宮格概念」將在地文化和居民情感緊緊牽繫在一起。傅智恆/攝影
 

圖片提供:
雲林故事館

傅智恆

傅智恆

文章 7

喜歡文字的自由想像,喜歡文字的無限可能;喜歡採訪獲得的人生智慧,喜歡採訪獲得的生命體驗;於是,願意將值得報導的事物轉換為文字,讓所有人都能透過我的書寫,獲得閱讀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