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找回病童笑容 小丑醫生抗病魔

by  李玉玲
希望所有禁錮在醫院裡的孩子,都能因為小丑醫生的陪伴,找回笑容。

早上九點半,剛從睡夢中甦醒的台大兒童醫院病房顯得格外寧靜,清潔人員輕手輕腳打掃,走廊上偶有小小孩坐著娃娃車,拉著點滴架,在家人陪伴下散步。

 

兩位戴著紅鼻子,打扮得花不隆咚的小丑「小花」、「嗨啾」,不知從那個角落竄出,彈著烏克麗麗玩了起來,醫護人員習以為常:「小丑醫生來了!」

沙丁龐克劇團團長馬照琪(前)與法國小丑演員路克(後)化身紅鼻子醫生,今年七月進駐台大兒童醫院。

戴上紅鼻子     劇團推藝術治療
 
    

小花、嗨啾碰到第一個朋友小美(化名),吹起肥皂泡泡打招呼,小美怯生生躲進阿媽懷裡;第二個朋友小玉(化名)湊了過來,伸出好奇的小手觸弄,緊閉的心門漸漸開啟,大夥兒唱起:「一閃一閃亮晶晶……」,越唱越開心,小玉當起指揮:「唱快一點!」一首歌不過癮,接著點歌:「妖怪體操歌」!一群人扭腰擺臀唱著:「妖怪咧、妖怪咧、妖怪咧…」從走廊玩進治療室,小玉不哭不鬧。小花、嗨啾任務達成,悄悄退出,潛入另一間病房和小凱(化名)玩起戰爭遊戲,一番激烈拚鬥,嗨啾趴在地上求饒:「我投降!」
 

一整個上午,小花、嗨啾在病房裡穿梭,又唱又跳,又跑又打,腰間百寶袋裡的布偶、發光戒指、肥皂泡泡則是祕密武器,面對小朋友五花八門的要求,隨時出動接招。

 

這是沙丁龐客劇團推動的「紅鼻子醫生(小丑醫生)計畫」。去年四月,團長馬照琪(馬馬)到巴黎「微笑醫生協會」接受半年的課程訓練,結業後許下心願:要在台灣建立小丑醫生組織。協會創辦人卡洛琳不但給了馬馬「武功祕笈」-六小時的私塾課程,臨別贈言:「慢慢來,不要急,兩位小丑醫生、一家醫院就可以起步。」

 

台法雙人組     以台大醫院為起點
 

一年時間,馬馬實現承諾。儘管手邊還沒有任何經費,她決定:做了再說!先以劇團的錢支應,開始台灣小丑醫生培訓、試演、募資一連串的工作。七月,馬馬邀請在法國擁有豐富小丑演員資歷、去年同在「微笑醫生協會」上課的同學路克,台法雙人搭檔在台大兒童醫院進行每周兩次、共二十次的試演。

 

剛進駐台大兒童醫院,家長以為小丑是來耍寶的,會影響病童休息,常以「我的孩子很怕小丑!」「他很累!」婉拒。孩子更直接,一看到小丑靠近,立刻哇哇大哭。馬馬不氣餒,今天不行,下次再來,慢慢地,家長逐漸了解:小丑醫生會依據小朋友不同狀況,量身訂做表演內容和孩子互動。過去一看到小丑醫生就哭的孩子,現在不但打成一片,還玩到不想讓小丑醫生離開。

馬照琪招募生力軍、設計培訓課程,期望讓小丑醫生制度在台灣站穩腳步。

為了培養台灣專業的小丑醫生,劇團舉辦四個梯次的小丑醫生工作坊;訊息一發出,一百多人報名,從中甄選出三十多名進行培訓,最後七人通過成為小丑醫生種子。馬馬問學員為什麼想當小丑醫生?學員回答:「能夠將表演專長貢獻社會,非常有意義。」讓馬馬好感動。

 

群眾募資      支持小丑醫生在台灣
 

更大的感動來自社會善的力量集結。八月下旬,劇團在募資網站flying V進行「讓醫院充滿笑聲-紅鼻子醫生」募資,兩個月只募得四十萬元;活動結束前三天,透過網路一傳十,十傳百的分享,奇蹟出現,捐款數字迅速攀升,衝到二百三十五萬元。

 

「看到這個數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小丑醫生計畫的『救命金』,讓我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做下去。」馬馬指出,一千九百多位捐款人的愛心,意謂著社會交付給小丑醫生的責任,「我們必須捲起衣袖上工,讓小丑醫生在台灣站穩腳步,並且日漸壯大。」

 

 

募資結束後,劇團緊鑼密鼓擬訂未來一年小丑醫生演出計畫,所有捐款的運用公布在沙丁龐客劇團臉書。除了台大兒童醫院每周兩次的固定表演,明年小丑醫生服務觸角也將延伸到中台灣的醫院;更遠程目標則是成立社團法人紅鼻子醫生協會,募集更多善款及愛的力量後,小丑醫生可以進駐更多醫院,從兒童擴展到老人、身心障礙服務。

 

表演工作者      用專長帶來改變
 

明年營運經費到位同時,也有生力軍加入小丑醫生行列。另一位團員謝卉君今年完成巴黎「微笑醫生協會」小丑醫生課程,回台接棒,七名種子學員最近也陸續到院服務。馬馬指出,台灣的小丑醫生制度還在起步階段,無法實施半年的密集上課;她參考法國課程規畫,化整為零,每周設計藝術、遊戲治療、社工、衛教等課程,讓小丑醫生持續進修,維持一定的表演品質。
 

 

十一月,小丑醫生滿載著社會愛心邁向新的階段。「掌舵手」之一的謝卉君充滿期待:「每推開一個房門都是驚喜,因為,不知道小朋友又會出什麼即興考題。」馬馬則祈願,所有禁錮在醫院裡承受冰冷恐懼的孩子們,都能有小丑醫生的陪伴,讓醫院充滿笑聲。

 

紅鼻子醫生計畫現正參與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提案,欲投票支持可上網http://goo.gl/KOKySf,投票截止2015年11月30日)

圖片提供:
沙丁龐客劇團

李玉玲

李玉玲

文章 80

大學念的是新聞。曾於平面媒體主跑藝文新聞多年,少了政治口水,多了藝術的活水。喜歡與市井小民的訪談,總能感受到民間泌泌湧出的旺盛創造力。記者多年的職業病,成了好奇寶寶,和人聊天時,不自覺會像在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