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2022台語金曲歌后 江惠儀:如何用最舒服的方式斜槓工程師/歌手

by  蘇曉凡

第33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上,江惠儀以專輯《空》獲最佳台語女歌手獎。三年前,她也以首張全創作專輯《露螺》一舉入圍金曲獎年度專輯獎、最佳台語專輯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獎等三大獎項。

江惠儀並非科班出身的歌手,一再獲得金曲獎肯定的訣竅,並非有什麼練武秘笈,而是保持距離。進入樂壇這十多年,江惠儀都有著一份穩定的工程師工作,她說,深知自己的偏執個性,闖蕩演藝圈絕對難以順心,為了在「最舒服的狀態下作音樂」,她一邊工作一邊玩音樂,視音樂為日常生活中,用以表達自我的興趣,因此坦然真誠萬分,而這也是江惠儀的台語創作最具魅力之處。


當初參加三立選秀節目《超級紅人榜》,成為第一位挑戰成功20關而發片的選手。明明台語說得不輪轉,卻選擇參加台語歌唱比賽,只因為PTT上面寫著,這是過一關有獎金5000元的選秀節目。


關於唱歌,她知道的是可以賺零用錢,「我從不覺得多有天份,或可能有一席之地。因為我聲音並不主流,從沒想過會走出自己的路。」

 

音樂打開我的視野


個人的第四張專輯《露螺》,是江惠儀自己籌資製作的全創作專輯。露螺,台語「蝸牛」。在該首歌MV開頭,江惠儀為蝸牛自白,「為什麼,大家都在說著要堅持努力往上爬呢?要爬去哪裡?……但我速度這麽慢,爬到什麼時候才是最接近天空的地方?會不會到不了?……」


那些問句,過去她也都在問自己。「年輕時候,一直有很多期望」不管是讀書的成績,還是打籃球、觀賽支持球隊統一獅,得失心都很重。


「我想表達的是,你今天努力也好,不努力也好,都要能承受結果。你預期努力就一定會成功,但也許過程中你遇到另一種成功的方式,或者選擇不努力,那就接受那結果。」


帶著各種坑與洞,還是必須繼續過日子,音樂就是江惠儀那條路上的指示牌,因為音樂,江惠儀不只是面對機器的工程師,可以認識各式各樣的人,打開視野也打破幻想,反正總會有路,能長成樣子,她已釋懷。

 

不一定要創作,但一定要好玩


不發專輯就不會創作,江惠儀平時下班就是看球賽、玩貓狗。而做音樂跟打球是同一件事,好玩的興趣。「打球是生理上的抒發;音樂是心理上的,做完後聽自己的作品,再經過作品去思考所寫的東西,那是蠻好的循環過程。」


「我沒有什麼音樂事業,有想到要寫就寫,沒想到也不會特別說一定要做。畢竟很花錢。」但好玩的事必須做,十月即將開個人演唱會,江惠儀轉頭問經紀人,嘉賓(許願名單)都ok了嗎?


原先,江惠儀想為了演唱會重新製作15首新歌,但後來與製作人討論後,發現工程浩大不可行,改變作法,但依舊不會是專輯裡的那些呈現方式,「專輯就是最完美的狀態了,再做一次跟專輯一樣的,不好玩。」

專輯《空》寫的是必然存在,是一張寫思緒的專輯,文案上寫著短篇故事,正出自江惠儀之手,故事裡,主角想知道活著的感覺,所以請人把自己殺死。

除了演唱會,下半年還有其他好玩的挑戰,是擔任阮劇團舞台劇女主角。採訪當下,舞台劇還未開始排練,經紀人跟採訪團隊介紹這次合作舞台劇之特別。江惠儀在旁自語:「希望我不會殺掉當初答應的自己。」


做自己最自在的狀態


站上金曲獎的頒獎舞台,江惠儀總不忘用台語發表感言,但其實自己在家裡的習慣不是說台語,創作台語歌,也都要一邊查字典確認正字。她說,自己詞彙不多,不如專業寫詞老師使用台語文,那般美麗正統,但希望做出讓人一聽就能聽懂的台語歌。


近幾年,音樂圈浸潤在台語文的美麗之中,台語歌有了新意,但也出現一些新舊對立的意見。關於這一點,對於江惠儀來說,依舊是信仰創作的事,不管是新台語抑或傳統老歌,創作從一而終,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過程。


「我沒有多偉大志向,要發揚突破台語歌,創作是很自然的事,是文化演化的過程,《露螺》那一張也是這樣產出的。」


關於做自己,也是一樣的。「從沒想過(做自己)這件事,但慢慢地,就會發現什麼是自己最自在的狀態。」

 

 

同場加映

古謠mix電音,向母親的舌頭學習,阿爆(阿仍仍)找到自己的聲音

成為一座橋樑——專訪「聲音藏在」計畫發起人廖曉彤

圖片提供:
汪正翔

蘇曉凡

蘇曉凡

文章 2

文字工作者。畢業於政大新聞所,喜歡故事、認識人和社會,曾任職藝文雜誌、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