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 藺草工藝復興,傳承藺編的美好:廖怡雅x李易紳

by  李宛澍



午後如常寧謐,宜蘭礁溪老爺酒店一打開下單的藺編靠枕、面紙盒,竄出迷人清香的草味,還夾帶著來自苑裡的陽光,它們將成為飯店房間裡的家飾品,給度假旅人一屋子藺草香的假期氛圍。

 

這些藝品都來自「藺子」,藺草的孩子,一位台灣女孩廖怡雅和先生李易紳創立的在地品牌,成立近四年,用創新的方式復興苑裡300年的藺編產業。他們不光賣藺編藝品,也記錄尚存在藺編阿嬤腦中的編織工法,走出藺編品牌的新路徑。





全世界獨有「正三角藺」,曾是台灣經濟奇蹟

 

廖怡雅從外地來苗栗念大學,大三時跟著老師到苑裡做設計專題。第一眼看到苑裡社區的婆婆媽媽們坐在地上,專注藺編,空氣中散發著乾草秣的陽光味,她仍記得畫面中的光線與氣味,心裡浮現的聲音,「原來苗栗有這麼美的編織」鄉間老阿嬤就是創造美麗作品的工藝師。

 

苑裡藺編其來有自,當地盛產正三角藺草,莖部的韌性強、不易斷、吸水力強、可除溼除臭,成為手編的優良材料。日據時代,三角藺編織的藺草帽曾經是僅次於糖米數量的台灣出口前三大產品。在苑裡和老一輩談起「草ㄌㄟˊ仔」,大家都記得在民國四十、五十年代,草帽出口的盛況。



藺編的工序非常複雜,製作草帽從種草開始,需要九十天成長收成,之後收割、曬草、草料分級、處理草料(拔草褲、析草、槌草、搓草、鋪草)、編草、製帽機成型、後加工,一頂草帽需要一百天完成。隨著民國六十年代以後,塑膠工業興起,純手工的藺編產業沒落與人才凋零,只剩下中老年婦女願意編,缺少年輕人投入。



美好的技藝,不只停在記憶中

 

廖怡雅研究所時以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在苑裡駐村,畢業後留在社區發展協會,以政府計畫經費繼續推廣藺編。只是,政府計畫經費並不穩定,產業單靠補助缺乏競爭力。不忍藺編阿嬤們受制於政府計畫失業,於是她決定成立藺編品牌,「藺子」在2016年夏末創業。之前在工作上認識在地青年李易紳,一起加入幫忙,他們因藺草結緣,成為工作與生活上的夥伴。

 

學工業設計的廖怡雅認為成立品牌或許不難,只要有粉絲專頁就開始了,難的是如何建立營運模式,讓品牌有現金收入。一開始,他們租下第一家店面,找了四位工藝師,論件計酬。創業初期很困窘,「收了藺編藝品,付現口袋就沒錢了。再去外面參加市集,賣了錢再回來收(藝品)。」現金周轉窘困,廖怡雅回學校兼課以教學的鐘點費貼補生活。直到遇到通路願意買斷他們的藺編藝品,商品銷售趨於穩定之後,怡雅和易紳才領到第一份薪水。

 

藺編是勞力、技術密集的產業,人才斷層的窘境看在眼裡。藺編阿嬤是土法煉鋼、耳濡目染,不知道如何教學、技法系統化。藺子的夥伴開始記錄藺編工法,先學習如何藺編,再將藺編手法以手繪紀錄,再轉成電繪,花了三年時間,來來回回紀錄20幾種藺編花紋。這些資料彌足珍貴,如果沒有把編織工法記錄下來,精美花紋編法隨著職人凋零而消失,「即使我們產品賣得再好,也沒有意義,做不長久。」即使創業維艱,仍不惜成本,為藺編產業保留智慧財產。



重拾古老智慧 與藺編職人牽手前進

 

藺編阿嬤的編織水準不盡相同,有人技術還有進步空間,有的藺編阿嬤眼力體力衰退,藺編藝品不如之前工整。藺子的團隊思考,怎麼幫助不同狀況的工藝師。

 

某次,有位阿嬤的孫女憂心忡忡跑來找廖怡雅商量,阿嬤的眼力愈來愈不好,原來收購的帽蓆行不收阿嬤編的草蓆,「阿嬤身體還好,沒事做怕她亂想。」怡雅請阿嬤繼續編草蓆,後來他們將草蓆切成片材,和布品拼接車縫成袋子、抱枕套,推出後受到歡迎。即使阿嬤後來無法再編蓆子,易紳也找到可以接手的人選,延續這個系列產品。

 

技術還可以進步的,安排訓練課程,或是鼓勵私下找人學習。廖怡雅因此開發「初心者系列」,將初入行者的成品以較優惠價格提供消費者體驗藺編,或許產品不是那麼的完美,卻充滿了心意。



許陳真阿嬤的藺草名片夾(現已停產)。圖/藺子提供


每次廖怡雅提到「許陳真名片夾」的故事,心中仍充滿激動。許陳真阿嬤已往生,生前是技術精湛的藺編職人,卻非常支持藺子。她勤奮地編織藺草名片夾,看到怡雅和易紳就像看到自己的孫子,噓寒問暖。阿嬤過世一年後,她的兒子拿著阿嬤生前最後編織的藺草名片夾來,請怡雅好好收藏。最近加入藺子的夥伴,之前是通路門市店長,她在阿嬤過世後,把門市僅剩的十個名片夾買下,遇到真心可以了解許陳真阿嬤用心的客人,才願意把名片夾賣給他們。每當看到對方也拿出許陳真阿嬤名片夾,就知道彼此都是真感情的藺子粉絲。

 

藺子藝品上有工藝師樸實的簽名印章吊牌,藺編阿嬤被認真對待,每位都是有名有姓的工藝師。近兩年,藺子在店裡辦桌請藺編阿嬤阿姨們吃尾牙,阿嬤們盛裝赴宴,「第一次老闆請我吃尾牙,」感受到工藝勞動的尊嚴。



藺編阿嬤們的簽名印章,每位都是有名有姓的工藝師。圖/汪正翔攝影


不打鄉土悲情牌,藺子作品傳遞手感溫度

 

年輕人在小鎮創業,一開始受到當地排斥。藺子以高於行情價收購藺編藝品,為的是改善原有就業環境,卻被在地帽蓆業者抗議,在彼此溝通的過程中,建立合作關係。李易紳說,藺子帶動藺編藝品的價格,原有帽蓆行的訂價也跟著提升了,藺子接單忙不過來,轉單給其他帽蓆行加工。連原本有競爭關係的同業都受惠,創造了雙贏局面。



這兩年,愈來愈多人看到藺子的品牌力。台灣世界展望會與藺子合作,培訓苑裡社區願意投入藺編的中年人。社區的樂齡藺草編織班,阿嬤們沒有經濟壓力,但樂於接單,將收入轉為社區供餐、旅遊活動的公基金。廖怡雅與李易紳意識到,藺編產業品牌化的振興過程,吸引中年人願意投入,這群生力軍還有十幾年的從業時間,藺子需要穩定拓展訂單,持續成長,穩定支持加入藺編行列的中生代。

 

藺子曾做過市場調查,粉絲大多為愛台灣、愛土地、喜歡手工藝的小眾。廖怡雅與李易紳異口同聲,不願意打悲情牌,把藺編當成可憐的夕陽產業,畫地自限,「消費者以同情心來消費,覺得我幫助過了,這反而會讓我們把路走窄了。」藺子投入心力,開發更多樣的產品,讓更多客人真心喜歡藺子,「想擁有我們,還樂意推薦給朋友。」



同是創辦人的李易紳,喜歡流行與時尚,想開發更多具有時尚感、百搭的藺編配件,並擴展藺子的粉絲。現在他們積極研發男性藺帽款式、男性藺編包包、女性長夾和家飾品應用。「小眾的客群會飽和,要開發新的客群,才能長久做下去。」

 

四年來,藺子培養了一群鐵粉,愛藺子是有原因的,小細節都被認真對待。因應每個人的頭圍大小、女生的髮型,帽子裡有可以調式的止汗帶,穿戴舒適感是設計必要的考慮。另外,包款及帽子加入產品責任險,讓消費者更安心。

 

環境友善也是藺子的理念之一,避免爵士帽款脫戴損及帽緣,在帽模裡加一層膠,選用沒有含甲苯及甲醛的環保矽利康。前年藺子也有自己的藺草田,面積不大,僅有零點八分,主要是嘗試栽種無毒藺草,不用藥,手工鋤草除蟲,藉著累積經驗,推廣無毒藺草栽種。





真心共好 宇宙聯合起來幫助你

 

目前,藺子團隊有6位年輕夥伴負責營運與管理、2位車縫師、1位藺草農、45位藺編職人、2家合作的帽蓆業者,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藺編是女性溫柔的手藝。廖怡雅鼓勵女性發覺自己的強項與特質,找到值得投入的美好事物,真心去做不放棄。

 

目前政府和民間有許多鼓勵創業的資源,只要有心想做,得到資源並不困難。藺子曾經申請過政府的補助,也遇到只要藺子堅持初心就全力支持的通路商,才有第一家可以營運的店面。為了增加產品多樣性,去年在募資平台集資,添購一台新穎的壓帽機,可開發多樣的帽款。



藺子的視覺風格很吸引人,品牌LOGO是代表苑裡藺草的三角標誌,搭配繪本風插圖表現藺子的手作溫度。設計師王彥翔與許鈺盛協助藺子設計LOGO和文宣,以及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團隊喜歡藺子,自許「用最省錢的方式,號召愛你們的人」,為藺子做了市場調查,重新整理識別系統,大家利用工作結束後的半夜時間,視訊開會討論。就像保羅‧科爾賀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名言,「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風格一致的品牌視覺為藺子大大加分。

 

目前,藺子八成的收入來自產品,二成是政府補助,證明了年輕人返鄉以品牌力改變傳統產業,讓藺編職人被尊敬,讓藺編之美被市場肯定,讓青年創業變得更精彩。

【藺子】
官網|www.sunnyrush.com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uanlihandweaving 
地址|苗栗縣苑裡鎮信義路36號

 

同場加映

八個夢想家走在創業的路上

周奕成:大稻埕做大藝埕,我想傳承的老派智慧

圖片提供:
汪正翔、藺子

李宛澍

李宛澍

文章 4

六年級女子,台大社會系、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業。專長為採訪寫字、畫畫創作或給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