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企劃 木蘭選片 理想的活著,是日常的功課。我們從各式影展中,精選直面真實的紀錄片與電影,在各種對於現實世界的質問裡,看見她/他們如何在未必主流、但對自己誠實的路上,堅持走下去。這部木蘭給木蘭的推薦片單,期望陪伴你在日常生存中,不放棄成為心中理想的樣子。
2022女性影展導演聯訪:笑著看待人生的重重關卡吧! 2022年的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不同於以往聚焦於嚴肅且沉重的氛圍,有兩部帶著輕鬆詼諧色彩的作品入圍台灣競賽,分別是《講話沒有在聽》,和《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READ>
理想的原鄉,導演曾文珍談《逃跑的人》:哭一哭,又可以笑了 曾文珍歷時六年拍攝《逃跑的人》,目光對焦的不只是一群弱勢者,而是有血有淚、有家的人,移工的生命史流進鏡頭,以逃跑移工為主幹,拍出有所追尋的人。 READ>
《山川壯麗》了嗎?捏麵工藝新生:黃勻弦的偶動畫導演路 「一開始從沒想過我會成為導演...」因為父親是彰化地方上的捏麵老師傅,打從六歲起,黃勻弦的童年回憶裡頭,充滿著在廟口賣捏麵人的點滴... READ>
探索自我的幻形共生——專訪女性影展主席王君琦 每年女性影展都會根據過往一年來的世界脈動定題,回應當代社會的狀態。女影今年來到第 28 屆,在疫情之下拋出了【幻形共生 IMPURE】的主題,在這後疫情及後認同時代裡,談論人與自我,與他人,與整體社會結構的疆界如何鬆動、模糊、重劃。 READ>
八零年代女性自覺,李美彌:更想爬梳的是人性「情感」 今年女性影展以「重探八零年代的自覺之聲」為題,放映1980年代李美彌導演的三部電影《未婚媽媽》、《晚間新聞》、《女子學校》。內容觸及同性戀、學生暗戀老師、職業婦女困境、年輕男性暗戀熟女、未婚媽媽等議題,描繪了80年代台灣社會的縮影。 READ>
陪你望盡人生最後風景《面對惡靈》-張淑蘭的溫柔以待 原本生長在蘭嶼東清村的張淑蘭,高中畢業後,便到了台灣本島就讀護校,22歲的那年重返蘭嶼,回到蘭嶼衛生所擔任護理師,接下了居家護理、安寧照顧和獨居老人照護的工作,這是一個極為艱鉅的挑戰,沒有前例或前輩可以指教的工作,每天都像摸著石頭過河般,邊走邊學。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