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企劃 木蘭選片 理想的活著,是日常的功課。我們從各式影展中,精選直面真實的紀錄片與電影,在各種對於現實世界的質問裡,看見她/他們如何在未必主流、但對自己誠實的路上,堅持走下去。這部木蘭給木蘭的推薦片單,期望陪伴你在日常生存中,不放棄成為心中理想的樣子。
馬欣:《白狗》原來是故鄉的象徵啊! 這部紀錄片以一隻白狗為名,來看著韓國邊緣城鄉的興衰,全球化讓人們變得逐水草(薪水)而居,人人如水草一樣擺盪著,如片中所言:「我喜歡韓國,但我願意離開這樣的社會。」 READ>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 楊玉欣:如果我是他,會如何? 這部紀錄片述說一個家庭捐贈遺體,陪伴大體老師完成任務後,回歸大地的過程。對照著捐贈當事人,丈夫與兒女的處境難以言喻,畢竟,當亡者真能夠遺愛人間,生者的苦卻該如何釋懷? READ>
戰鬥媽媽看《柬埔寨之春》,王南琦:化作春泥更護花 范妮被捕出獄後,在美國接受「人道之聲人權獎」時表示:「這個獎是頒給柬埔寨所有女人。」那一刻我覺得柬埔寨的女人勝利了,她們的覺醒與崛起,讓我看到長路盡頭那道微弱的光。 READ>
瞎豬的啟示:張正看《瞎豬想要飛》 如果我們同情印尼華人做為少數族群的悲涼處境,那麼,在台灣做為強勢多數族群的我們,至少切記,善待與我們祖先一樣來台灣追求幸福的移民移工,這是台灣所能掌握的,別當瞎豬。 READ>
何曉玫看《靜》:畫作是靜止無聲的,嗎? 日常生活中,眼睛是我們接受事物,感受存在的主要感官。但在這部短片中,導演卻以另一層角度,顛覆視覺的主導權,反用聲音跟動作引導觀眾,用全然不同的感官,走「攬」美術館。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