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從建築圖紙到策展現場:曾令理以「偶然哲學」打造獨特空間體驗 2017 年,在英國 Heatherwick Studio 擔任設計師與製造師的曾令理,與朋友們組織「偶然設計」,以建築裝置作品《供霧所》,獲選台北市立美術館的「X-site計畫」首獎。幾年後,曾令理進入陽明交通大學建築所任教,聲稱此後想過著和媽媽朋友在日常午後喝下午茶的生活,策展人的身份卻沒讓她稱心如意。繼 2021 年策展文博會花蓮館《據說考古隊》獲得高度好評,今年夏天再次參與 2025年 文博會策展《穿霧之境》。 READ>
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筆下的女性,像水一樣生存:2025臺北文學季主題講座紀錄 ——張翎×楊翠×鍾文音 2025年臺北文學季主題講座X非常木蘭紀錄,由享譽國際的華文作家張翎、作品獲獎連連的台灣作家鍾文音與談,跨域學術與創作的楊翠教授主持。背景各異的三位作家,分享文學故事中的女性思維,從個人創傷到歷史傷痕,從女性身體到大地原鄉,印證女人如水一樣生存。 READ>
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真誠地往前走,走進創作的大海:專訪巴黎文化奧運紀錄片導演袁欣欣 2024巴黎文化奧運紀錄片導演袁欣欣,透過《My Art, My Voice》傳遞表演者身上的議題主張,同時也呈現自由創作的純粹。在各種類型的紀錄片拍攝中,她真誠地探索創作的大海。 READ>
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在「陳美玲」展覽,尋找母親的縮影 ──女性與藝術的日常對話 「陳美玲」展覽希望呈現女性面對大環境的生存韌性,她是一位台灣千禧世代母親的化身,期待觀眾從中尋找世代差異間理解的交匯處。本文為展覽教育推廣活動「女性藝術家:跨世代的『陰性書寫』座談會」紀錄。 READ>
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紙本雜誌越來越珍貴,我們想滿足還需要雜誌的人,哪怕只有一小群 專訪瑪蒂雅創辦人陳英仁、Simon 受到數位浪潮與疫情雙面夾擊,雜誌產業的前景看似並不樂觀,但陳英仁始終深信「雜誌不會不見」。原因是,翻閱紙本的手感體驗與深具創意的設計終究是無可取代的…… READ>
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成為馬戲藝術家,是我人生最浪漫的一件事——女子馬戲梅芷菱 作品跟隨這群馬戲女性一起成長,她們不只成為夥伴,也一同學習、接觸性別議題、關注多元文化,學習或成為女性主義者。梅芷菱將這些珍貴的靈魂蒐集,放入作品,隨著時間重複調味。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