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專欄
相約「山裡見」
王南琦
「藺子」,藺草的孩子,一位台灣女孩廖怡雅和先生李易紳創立的在地品牌,成立近四年,用創新的方式復興苑裡300年的藺編產業。他們不光賣藺編藝品,也記錄尚存在藺編阿嬤腦中的編織工法,走出藺編品牌的新路徑。READ>
建築遺跡前,現烤的古蹟造型雞蛋糕,可選「暗夜灰燼」、「強拆泥濘」或「廢墟青苔」口味…有梗小吃想在街頭喚醒的不只是餓,是refresh文化資產的想像力READ>
從淡水老街上的小米調酒吧,到大稻埕唯一的原住民創意料理,Muskun是布農族語「一起」的意思,大家共同去支持原住民文化、部落產業的「一起」…READ>
大稻埕是現代台灣意識的起源,保留了老派創業家精神,是下個世代的重要資產,這裡不該被視為另一個充滿「錢力」的商圈來發展,不需要過度的媒體報導…READ>
歐洲傳統市場很時尚,南門市場呢?任佳倫研發手敲鬆糕與啤酒、台茶、日式老屋、中式提籃的新潮組合,不只為了自家品牌轉型,更要年輕人回到傳統市場… READ>
那天的華江整宅,風大太陽大。「哇……」同行者皆張大嘴巴讚嘆,所有語言暫時失效,除了「哇」,是拖得很長的「哇」,一直「哇」到一口氣用盡。楊淑雯:「啊哈,我就是在等這聲『哇』。」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