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專欄
味蕾的故鄉一旦失去了會怎麼樣呢?我看到《我的蛋男情人》女主角哭著硬塞她母親做的菜,我才想到自己是不是也固執地在味覺找尋我記憶中的原鄉?READ>
焦點企劃
王瑞瑤與淦克萍說,家的醍醐味,就是對家與土地的愛;以食譜寫家譜,因為人走了,味道不見了,就找不回來了。READ>
觀點專欄
那是今年農曆七月的事。當時我急切回答:「免啦!免啦!食豬腳會大箍,我無愛食。」她緊追不捨:「汝過生日,一年一擺,食豬腳麵線過運,保庇汝大賺錢。」我沒好氣說:「一年比一年老,我最驚過生日,毋倘麻煩啦!」READ>
觀點專欄
父親也想逃離命定羅網。我們卻仍須活下去。我與姐姐去市場買了雞鴨等材料,我抓起藥材,當歸、黨蔘、黃耆、川芎、熟地、甘草、黑棗、紅棗、枸杞,我抓了放,放了抓,終於捆成一包。我蹲著,一手拿刀,一手抓著鴨子,用力剁下,一塊塊肉支離破碎。READ>
觀點專欄
生活五花四散,不僅三層。我一度走得很遠,想就不回頭了。那時居停在異國的港邊城市,前程如透納畫筆的霧中風景,一艘船處於茫茫海面上。心情也是鉛灰色的。我要在此拋錨,與一個男人廝守下去,或是繼續我孤獨的航程?READ>
觀點專欄
細究其實,祖母只是用了豬油、紅蔥頭、金鈎蝦、韭菜、醬油、鹽而已,連香菇都沒放,頂多加了一勺煮沸全雞的湯水,然而原如素練的米粉從村姑變身韻味十足的麗人。兒童本心單純,感官味覺卻更敏銳,我牢牢記住了炒米粉的滋味。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