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人文
點亮土地下一步
李依樺的光美學
瘟疫的明天過後,如果愈來愈多人因此更願意親近、觸摸、品嚐台灣土生土長的農漁牧產品,我們將可以開展新的在地飲食運動...READ>
誰讓樂評人馬世芳大讚:這是高級的聲音,是有質感的聲音?把喜歡的流行音樂融合母語,從零到一,她找到自己在音樂上的口氣,也為年輕音樂人留下一些創新的勇氣...READ>
陳美琪剛入職場時以為自己很行,卻被老板說:「妳只用四分之一小腦在做事,只值七分之一的薪水。」如今她感謝:「成為更好的你,來自他人的成全。」READ>
罹患漸凍症的霍金,晚年靠著腦波、眼控和電腦語音合成技術對外發聲。科技,有沒有可能成為病友與家屬的福音?READ>
每間包廂都有新鮮空氣對流系統的「神采飛揚KTV」,經營者郭明賢大方分享從SARS以來十七年如一日的防疫SOP,如何舉辦口罩繪畫比賽激勵士氣,更大聲宣誓力挺防疫照顧假!READ>
在訊息紛亂,人人各有立場的時代,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他們,試圖尋找一條客觀理解台灣的途徑,探勘數據的過程中發現,所有台灣變好的地方,都是因為有一大群隱性的人,默默耕耘非常久、非常深...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