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陶曉清的更快樂實驗:回溯生命的河流,先看見傷,才可能放下它
除了民歌之母,陶曉清的另一個身分,是心理諮商師。透過她的引導,學員們畫下自己的「生命線」,進行一趟時光旅行,回溯歲月刻下的傷痕,並試著為受綑綁的部分找出解方。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無條件的愛存在嗎?平路 X 賴芳玉:放下了,才自由
人到中年才知道母親並非生母,是怎樣的震驚與傷痛?平路與賴芳玉在女人沙發,聊起各自的母親與孩子,原來,每個人的母親都是千瘡百孔的「人」,比我們更需要愛,有誰好好愛過她呢......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一起買菜、一起賣電:百位主婦,要做能源轉型的關鍵少數
「搞了半天,核電廠,就是一座超級大的熱水壺。」黃淑德說:「我們的骨子裡就是反核,從1986年車諾比核災一路反到現在,總是要找到另一條路。」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讓大甲媽停轎的最強真情意
大甲媽祖繞境時,鑾轎停駕…就在彰化縣員林市區街頭,一路隨行的同志團體擺設好的香案與一面大大的彩虹旗前,同志信徒們以八千份的彩虹壓轎金,發放給信眾,並衷心祈求媽祖守護保佑,讓任何人都不再受到歧視。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變成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我對「做好事」的概念,從很粗淺的「我想捐錢」、「我想當志工」,慢慢意識到「思辨」能力更重要,因為一個腦袋不會想的人,無論有再多的好意、再多的金錢,怎麼做都不對。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靈魂直見,沒有界線—雙城愛與死
作家葉姿麟在她的新作《雙城愛與死》中,寫下一群在北京台灣女人的故事。跟所謂的「台商太太」不可同日而語的是,她們孤身一人,在血淋淋的職場搏鬥裡,為工作、愛情、婚姻,夢想與抱負,野心與現實的拉鋸,苦苦奮戰。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