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花期過的台北,終於老得有點自在
在曾是大樹變枯枝般的家族長大,知道男人做起夢來,比女人還浪漫,且醒得更遲些。女人做的夢是細碎的,坐著打盹似的,突然驚醒後叨唸幾句,就繼續就近沉在一個淺灘似的夢裡...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門牌只是配角:蔡沛原的小島設計
多數人對東引的印象只停留在藍眼淚、東引島燈塔,直到網路上幾篇「東引鄉門牌」的報導,讓這個台灣最北端的鄉突然紅了。這塊門牌的誕生有些意外,卻是設計師蔡沛原離開小島,又回到小島的湛藍靈光。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點亮土地的下一步:李依樺的光美學
藝術的學習背景,李依樺不諱言,來中強光電任職前,思考的面相聚焦在藝術的實踐,有了孩子,當了媽媽以後,對於工作,對於生活有了不同的想像...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夜晚,當一家超商像深夜食堂…
我家附近的街角開了一家新酒吧後,一周總有兩天的深夜,會聽到樓下咚咚的喇叭聲。我這夜貓子像活在夜色的魚腹中,這些細碎聲與咚咚鼓聲都不至於吵到我。尤其當夜晚下起雨後,沉得很。更顯得燈下曬著光暈的我,有著能安穩窩居的感覺。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從風體到拳體,溫珩如的造字輕搖滾
設計師溫珩如說做字需要契機。飄逸的風體,是圓一個設計專輯裝幀的夢;復古味的拳體,是她抬頭一瞥,龍山寺屋簷的那道風景...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一個寫作者與他的長照生活
我寫作的方式是處在一個腸壁裡,外面的聲音還是依稀聽得到,有時像是雨的淅瀝聲;有時像是很細碎的人聲。在這樣的隔絕中,都有點像是夢的前置,我醒著在我的夢裡挖礦。我在我的潛意識地下室裡就著光。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