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卡住的時候,如何避免為關係加油,卻讓自己內心「漏油」?
我們肯定都遇到關係「卡住」的時刻,假使有一個方法能讓我們同理彼此、進而和解,卻不會在為關係「加油」的同時卻讓自己的內心「漏油」,會是很好的事。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為什麼通訊軟體發達了,人心的距離卻更遠了?
隨著科技的進展,比起過去,我們擁有更多媒介,即時通訊軟體成為日常的一部分;新挑戰是,中性的文字在各人經驗的詮釋下造成的錯誤解釋,有時沒有把彼此拉近,反而將雙方推得更遠。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陶曉清的更快樂實驗:回溯生命的河流,先看見傷,才可能放下它
除了民歌之母,陶曉清的另一個身分,是心理諮商師。透過她的引導,學員們畫下自己的「生命線」,進行一趟時光旅行,回溯歲月刻下的傷痕,並試著為受綑綁的部分找出解方。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泰緬邊境影像故事:年輕的西西麗亞只想讓克倫孩子明白,自己從何而來。
每年乾季,我總是期待著克倫快樂水。第一次聽到當地人提到快樂水,摸不著頭腦的自己,頻頻問著它的由來。「喝了它,你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當地朋友笑著說,接著就把杯子給遞到了自己眼前。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熱血醫生娘返鄉賣簡餐,願偏遠小漁村「老有所終、幼有所養」
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是不到百人的僻靜原民小村落。這裡的老人不愁沒早餐,孩童下課後有地方可以做功課、學才藝、吃晚餐,全因二十多年前返鄉的潘儀芳「捨不得」「她像展開雙翼的天使,守護著旭海的老老少少」。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如果不是富三代,我會想做教育和科學家:嘉新水泥王立心
如果不是嘉新水泥的第三代,可以自己選擇,會走上哪一條路?對這個問題王立心顯然很感興趣,也認真思索過,「我想我會從事教育,或者當科學家」,她回答。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