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陶曉清的更快樂實驗:回溯生命的河流,先看見傷,才可能放下它
除了民歌之母,陶曉清的另一個身分,是心理諮商師。透過她的引導,學員們畫下自己的「生命線」,進行一趟時光旅行,回溯歲月刻下的傷痕,並試著為受綑綁的部分找出解方。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莊淑芬如何成為莊淑芬?「我從女人身上學到的比男人多。」
女性典範也有自己的女性典範。1999年,莊淑芬看了電影《伊莉莎白》,終於找到她人生中最後的典範,理由有三......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張維:給柬埔寨孩子一台舊相機,翻轉了我看世界的角度
今年初,張維辭了工作將前往柬埔寨駐點一年,找尋深化孩童攝影教育計畫切入點。「孩子眼裡的世界是仰角的。」外人眼中柬埔寨或許是悲情,但孩子鏡頭下的家鄉很日常卻充滿生命力。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兔兔衣:來自柬埔寨孤兒院的創作T-shirt
人生第一次創業,Natasha想的不是賺大錢,而是希望孩子們能夠透過自己的創作,換取到足以支撐他們生活與就學所需要的費用,能有足夠的米、有鞋子可以穿、有肥皂可以用,形成正向的循環之外,有機會可以幫助更多的人。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從樂生療養院看見中國麻風村,張平宜為麻風病人後代爭取受教權
曾經是衝鋒陷陣的報社記者,也可以當個「醫生娘」在家相夫教子,張平宜卻為中年的人生選了一條不好走的路--深入四川偏鄉 從事麻風村扶貧希望工程。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泰緬邊境影像故事:我跟洋人志工說,我們不帶人「參觀」難民營
冠上了「難民」身分之後,難道,難民就不是人了?被如此對待,會不會有種感覺,覺得似乎不是被當成是個人?這樣的情境,跟去參觀動物園,心態有何不同?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