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專欄羅莉,妳在家嗎?

觀點專欄 羅莉,妳在家嗎?

羅莉·Ÿ安德森(Laurie Anderson)一直都那個龐克髮型,到現在都沒變。其實她不必改變。八一年一首《超人》(O Superman)雖是實驗前衛音樂,卻佔了流行音樂的排行榜,歌詞諷刺雷根時代的政治專制,同時也在表達現代人溝通的困難。如今這首歌諷刺川普仍然非常和宜。READ>

觀點專欄公關拔毛論

觀點專欄 公關拔毛論

組織運作裡的公關,是「訊息策略師」。就像不要叫護士們「小姐」,請稱她們護理師。一個組織把公關放在什麼位置,就能看出他們看不看得清這是個訊息至上,溝通至上的關鍵時代。 READ>

觀點專欄你確定自己朋友很多嗎?

觀點專欄 你確定自己朋友很多嗎?

我聊起她過往一段相差二十歲的姊弟戀情,「哪一段?噢,那位21歲的德國大學生,哪是戀情?我們只是朋友…」她說。「你們曾經擁有美好的性愛關係,雖因異國而短暫,但你認為只是朋友?」我問。READ>

看見女力靈魂直見,沒有界線—雙城愛與死

看見女力 靈魂直見,沒有界線—雙城愛與死

作家葉姿麟在她的新作《雙城愛與死》中,寫下一群在北京台灣女人的故事。跟所謂的「台商太太」不可同日而語的是,她們孤身一人,在血淋淋的職場搏鬥裡,為工作、愛情、婚姻,夢想與抱負,野心與現實的拉鋸,苦苦奮戰。READ>

觀點專欄大前研一桑 年輕人想的跟你不一樣

觀點專欄 大前研一桑 年輕人想的跟你不一樣

常被認為自我中心的現代年輕人,比起上個世代,或許對未來沒甚麼抱負,但其實更愛鄉愛土、更積極貢獻社會,也更重視能帶來歸屬感的社群連結。越來越多年輕人認為,GDP不能代表一切,也不見得能帶來幸福。READ>

觀點專欄啊,二位伊莎貝爾!

觀點專欄 啊,二位伊莎貝爾!

現代法國影壇有二位重要的女星,都叫伊莎貝爾。一位是伊莎貝爾·亞珍妮(Isabelle Adjani),另一位是伊莎貝爾·雨蓓(Isabelle Huppert)。但是,二個伊莎貝爾性格不同、人生不同、所演的電影也不同...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