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中國留學生岳冰:被台灣深深觸動的,都在我的紀錄片裡
當她遇見深入東部偏鄉學校演出的秋野芒劇團,只能在台灣求學兩年的她,知道自己帶不走台灣,卻可以留下些紀錄,而這支秋野芒的紀錄片,正是她最想要讓人們看見的台灣。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拿掉悲憫的濾鏡:看見世界,而非想像的角落
貧窮或可憐雖然有快速的募款效益,但也為受助者貼上標籤。透過攝影展,我們希望相機成為麥克風,讓他們自己發聲,而不是站在弱勢或被詮釋的位置,在過程中,發現彼此都是有力量的。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陶曉清的更快樂實驗:回溯生命的河流,先看見傷,才可能放下它
除了民歌之母,陶曉清的另一個身分,是心理諮商師。透過她的引導,學員們畫下自己的「生命線」,進行一趟時光旅行,回溯歲月刻下的傷痕,並試著為受綑綁的部分找出解方。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太平洋的風」吹進華山:飛向紐約MoMA的生活感設計
「太平洋的風」是「KAMARO’AN」第一間展店。KAMARO’AN阿美語意思是「住下來吧!」這就是公司成立的意義:讓部落的人得以如願,在家鄉工作安居。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見證一個以小農為榮的時代到來
像「十甲有機農場」這樣的小農品牌,竟然可以讓「金蘭」這樣的老字號大大加分,而不是傳統上沒有品牌的獨立小農,只能依附在大品牌的羽翼下才能生存,這是多麼奇妙而美好的轉變。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從樂生療養院看見中國麻風村,張平宜為麻風病人後代爭取受教權
曾經是衝鋒陷陣的報社記者,也可以當個「醫生娘」在家相夫教子,張平宜卻為中年的人生選了一條不好走的路--深入四川偏鄉 從事麻風村扶貧希望工程。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