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如何提煉台灣在地文化為當代設計語彙?何佳興的方法論
在長期合作中,何佳興參照陳明章的做法,漸次梳理出自己的設計方法。除了熟悉的書法篆刻藝術,他也向台灣在地的常民文化取樣,像是宮廟信仰,轉化成具當代與在地性格的設計語彙...READ>
觀點專欄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以「大聲藝術」為風,林芳宜送臺灣音樂家飛向國際
「每當去國外音樂節交流,看到他國政府投入大量資源讓音樂家露臉,心裡不免有著身為臺灣藝術家的羨慕與不服氣。」林芳宜認為,臺灣音樂家站上國際舞台完全不輸人,但沒有政府為他們鋪設跑道,很難御風而行。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她的愛情,打破「外勞」與「外國藝術家」的隱形界線
與移工在一起,想結婚像闖關。今年7月,沙畫藝術家馬力歐獲得「自由藝術工作者」的居留身分。看起來這是一個移工的勵志故事,但陳心瑀說:「其實只是我想盡辦法,讓他能留下來。」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撕下自閉標籤,林正盛、韓淑華驚喜看見:無視界限的自由靈魂
生命有多麼地差異,世界就有多麼地美麗。一回,學堂孩子畫了一碗牛肉麵,林正盛問:這是什麼?孩子說:「魔幻寫實。碗是魔幻,麵是寫實。」林正盛大為折服:「他們的世界比我們更繽紛多彩。」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無差別對話,17歲少女的世界公民咖啡館
徐靜思說:「好像以前總要大張旗鼓『破框』,但並非每個人都有打破框框的機會,如何與框框和平共處,在各種看不見的框框中,尋找伸展的空間,不被框框限制,或甚至直接跨到框框之外。」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