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縮時台灣20年,100組一起變好的線索:《臺灣數據百閱》
在訊息紛亂,人人各有立場的時代,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他們,試圖尋找一條客觀理解台灣的途徑,探勘數據的過程中發現,所有台灣變好的地方,都是因為有一大群隱性的人,默默耕耘非常久、非常深... 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設計很少,放空很多,南方澳小誌《about:》把出發的理由留給你
獲得2019金點設計獎標章的《about:》,不做地方紀實,很輕很小,有許多留白,等著旅人去填滿。他們打造出小小窗景,安靜地向旅人招手,「這裡風景不錯,要不要來看看?」 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為小民手沖一杯日本茶,KANSYA Japanese Tea Salon
現點現沖,台灣手搖茶的價格就可以喝到日本茶屋的正統手刷抹茶,暖男老闆說這樣的訂價,是想讓真正的日本茶飲進入高雄市民的尋常生活,而非只服務金字塔頂端客層...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我曾經夢想有這樣一家書店
曾有一家像森林的書店,坐落在敦南與仁愛路口,人們離開時像吸滿了幻覺一般暈陶陶地,不是因為24小時營運後空氣變得比較不好,而是自己又變得簇新地出來一般...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北極海遇見亞洲鐵鋁罐…阿拉斯加教授找上台灣設計師:Be a Voice
那一年,丁維欣在白令海小島的海灘上,發現台灣人很熟悉的花生牛奶鐵鋁罐。原來,在海上漂流的垃圾終點在北極海。她決定做一本書,來說海洋廢棄物的故事...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