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女力賴嬌燕 農村裡的文藝復興

看見女力 賴嬌燕 農村裡的文藝復興

賴嬌燕希望透過自己從農的生命經驗,證明拿鋤頭不但能養活自己,還能造福地球與社會。許多人心中都有農夫夢,但她說:「農業不是做夢的地方,而是把理想化為行動的行業!耕作過程裡,氣候因素及各種意想不到的挑戰,時時刻刻考驗著人的意志力,因此,收穫時的心滿意足才會無與倫比,是金錢無法衡量的踏實感。」READ>

看見女力以莉.高露 被土地呼喚的歌聲

看見女力 以莉.高露 被土地呼喚的歌聲

曾獲得金曲獎的原住民歌手以莉.高露,2011年與歌手先生陳冠宇決定搬到南澳落腳,投入自然農法有機稻米種植,開始一邊寫歌、一邊耕作的半農、半音樂人生活。腳踩實地,彎腰耕作的日子,她找到更多創作的靈感,唱出更貼近土地的歌聲。READ>

觀點專欄台南腔與放送頭(系列之39)

觀點專欄 台南腔與放送頭(系列之39)

那主持放送的聽起來是位老先生,他從不用「你」、「你們」,而一律以「ㄌㄢ」(我們)來表示。例如ㄌㄢ庄、ㄌㄢ厝、ㄌㄢ若愛吃...,連人家的車子都說「ㄌㄢ車號xxxㄟ車主...」,而最後必定用「以上,感謝收聽」收尾。READ>

看見女力霍榮齡 設計的旅程

看見女力 霍榮齡 設計的旅程

有多少人讀過金庸,就有多少人撫摸過霍榮齡設計的書封,從精裝典藏版、平裝版到軟殼精裝本。林懷民說---「泡一杯茶,對著圖像凝視是阿霍設計的姿態。她的設計也因而使人凝視。」READ>

看見女力范欽慧 聽見寂靜的力量

看見女力 范欽慧 聽見寂靜的力量

自然的寂靜裡處處是聲音的風景,但「聲音教育」在台灣是可怕的空白,太多人在大自然裡嘻笑喧嘩,太少人認真傾聽,沒有人知道那裡面蘊藏著溫柔又堅定的力量,以及療癒的密碼READ>

觀點專欄生命還原工程(系列之35)

觀點專欄 生命還原工程(系列之35)

原來生活連結土地,起居順服自然,「生命還原工程」便會在默默中啟動。人一回歸簡單狀態,所有自我膨脹會開始「消風」,便發現生存所需其實只有一點點,且很容易就到滿足界線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