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變成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我對「做好事」的概念,從很粗淺的「我想捐錢」、「我想當志工」,慢慢意識到「思辨」能力更重要,因為一個腦袋不會想的人,無論有再多的好意、再多的金錢,怎麼做都不對。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如果在台灣,開一間小孩食堂?日本出了教戰手冊!
開小孩食堂,但要怎麼開始呢?根據小孩食堂事務局的教戰手冊,雖然經營團體、開放時間、活動形式都大不相同,但共通的定義是「小孩一個人也能安心上門、用免費或低廉的價格提供社區居民美味餐點的地方」。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和過世的太太約定,用餘生守護來小孩食堂吃飯的人
讓人們在孤獨空虛的大都市找到一個可歇腳的地方,開設小孩食堂的人,守護了別人,也療癒了自己。走進食堂,社會上無情的冷漠被擋在門外,任何人都能輕輕鬆鬆揭開門簾,用100日圓吃到美味又營養均衡的一餐。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一位主婦,一群農婦:離開殿堂,燈會有了藝術祭的可能
海岸線上勾織金字塔,絢麗的外衣,是農村綁果樹的地墊,材料是運動衣廢棄的布邊,創作者是一群雲林古坑大埔社區的農村婦女。海風猛烈捲起層層風沙,卻遮掩不了陽光照射下這座裝置的耀眼。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照顧別人的孩子,讓她更加思念自己的孩子。移工蜜雅:虧欠的母愛,等我回家後補回來
放學時間,孩子一進家門,先找的不是媽媽。而是蜜雅阿姨。29歲的蜜雅,跟許多跨國移工一樣,在台灣照顧雇主的小孩,卻無法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長。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那些電影中女孩的夢境與現實
閱讀最有趣的部分是大剌剌地遊走他人意識的邊緣,甚至像個暴走的逃兵,卻沒有現實中女生要冒的風險。我們閱讀電影與小說,以解夢姿態走於邊界,畢竟夢境與現實如今兩邊都互為倒影,清醒者只能在邊界。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