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女力與學習障礙共處 她畫進紐約時報

看見女力 與學習障礙共處 她畫進紐約時報

美國插畫系畢業時,Julia Yellow代表畢業生上台致謝詞:「八歲時被診斷出有學習障礙,一直覺得自己失敗,在急流中快要溺斃,藝術是從旁漂過的浮木,救了我的命。」這段剖白讓台下許多有類似經歷的畢業生及家長動容。READ>

焦點企劃老靈魂潮文化 創業家的浪漫冒險

焦點企劃 老靈魂潮文化 創業家的浪漫冒險

丁菱娟:面對人生抉擇時,我會啟動天使與魔鬼的內心對話。馬永欣:透過品牌影響別人也改變自己,這是最浪漫的。謝雨彤:No plan is plan,變化,也可能超乎預期地美好。READ>

觀點專欄大前研一桑 年輕人想的跟你不一樣

觀點專欄 大前研一桑 年輕人想的跟你不一樣

常被認為自我中心的現代年輕人,比起上個世代,或許對未來沒甚麼抱負,但其實更愛鄉愛土、更積極貢獻社會,也更重視能帶來歸屬感的社群連結。越來越多年輕人認為,GDP不能代表一切,也不見得能帶來幸福。READ>

看見女力天地有情 都在吳金黛的音樂裡

看見女力 天地有情 都在吳金黛的音樂裡

一直到現在,吳金黛都認為自己「不是生態人」。她是音樂製作人,在音樂和生態之間搭了一座橋樑,居中扮演傳遞者,這是她喜歡的位置,所以走了二十二年沒有轉彎。其間經歷一波波音樂產業的變革、乃至解構......READ>

觀點專欄啊,二位伊莎貝爾!

觀點專欄 啊,二位伊莎貝爾!

現代法國影壇有二位重要的女星,都叫伊莎貝爾。一位是伊莎貝爾·亞珍妮(Isabelle Adjani),另一位是伊莎貝爾·雨蓓(Isabelle Huppert)。但是,二個伊莎貝爾性格不同、人生不同、所演的電影也不同...READ>

觀點專欄旅人的澎湖灣:寫在博弈公投之後

觀點專欄 旅人的澎湖灣:寫在博弈公投之後

投票前夕,有一位年輕的澎湖媽媽說:「島嶼充滿了患得患失的焦躁,失去了希望你作為一個篤實澎湖囝仔的想望。對不起!而該由你發聲的未來,還是由大人們一票票替你做出決定,而不是你,作為一個母親,我真抱歉!」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