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沙龍:生命的選擇 【讀者投書】愛如既往

「各位親朋好友,先生女士,歡迎蒞臨本人的告別式現場……在我來不及參加以前,我就知道這一場告別式,一定會是很美很美的。」

 

光用想像就知道,充滿愛和回憶的場景,怎麼會不美呢?沒有繁文縟節的儀式,沒有大人物的哀悼致詞,沒有宗教,甚至沒有坐席,我希望整個場地,能用無數沖印照片來取代罐頭塔作擺設,大家自由進出,喝點小酒都不成問題。我一直覺得這一幕應該是溫馨不失禮節,寧靜卻不使人窒息的輕鬆氛圍。

 

看過電影《超完美告別》(Death at a Funeral),劇情用戲謔的方式,巧妙地諷刺了人們對於參加喪禮的「形式」和「過分嚴肅」,片中甚至出現「送錯棺材」、「屍體掉出」這些看似荒誕,完全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的鬧劇。當它以這樣的角度被演繹出來,其實也說明了喪禮這樣的儀式,對往生者來說靈魂已經不在軀體裡了,死後的世界雖然無人知曉,但比起如何祭拜,或許更重要的是如何紀念。儀式,是為了那些生前來不及揮手再見,沒說出心裡那句「對不起」、「謝謝」、「我愛你」的人,一個釋放內心話、承載永別的地方。

 

 

善終,如同電影的美好結尾。要是生命的最後一天,我們能先替自己設計好告別的色彩,是否比千篇一律的樣式更加體面呢?再更進一步反思,其實,告別有時更像是進行式,在每分每秒,我們不自覺地和一些人事物,甚至是無形的感覺,走散了。而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可以確定的是,我們都離死亡更近了,距離還只是想像的告別式,更近了。有些話,不必等到那一天才捨得開口;有些事,是懊悔之前,還來得及去做的。

 

有始有終是宇宙萬物的自然規律,我們都很清楚告別終將到來。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這一回再見,我更希望是一場平凡簡單的聚會,就好比生日,有親朋好友們共同慶祝,替我歌唱與祈福,一人分一塊兒小蛋糕,彼此分享對世界的體悟、感謝的話語,可能流淚,但要微笑,在吹熄燭光後,生命依然各自安好,而我的靈魂依然活在愛中,永不止息。

 

文 / 趙珮榕

 / 錢錢

 

本文為非常木蘭與聯合報家庭版共同主辦「我所選擇的告別」主題徵文之優選作品,與聯合報家庭版共同刊登。

 

同場加映

病主法不是善終的答案,心理醫師:有事沒事聊「告別」

【面對告別】這些年,愛滋病友與早夭寶寶教我的事

【面對告別】朱全斌:活著的人,先原諒自己

【面對告別】26歲罹癌後,我不求活得長與精彩

【面對告別】妹妹離開前,我們一起想像下一站的風景

【面對告別】影后王琄:30歲那年,我上的「死亡學」

【面對告別】爸爸最後一次進食,身上沒有管子

圖片提供:
錢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