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地方
門牌只是配角
蔡沛原的小島設計
12歲到陌生城市讀書,18歲拿全額獎學金出國,很早就獨立的劉育瑄,2020年出版《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本書定位為台灣第一本新二代自身書寫,其實在族群標籤下,她想談的是階級與性別...READ>
曾有一家像森林的書店,坐落在敦南與仁愛路口,人們離開時像吸滿了幻覺一般暈陶陶地,不是因為24小時營運後空氣變得比較不好,而是自己又變得簇新地出來一般...READ>
8月12日的午後,非常木蘭與蘆葦女力基金共同主辦的「共融沙龍」首場活動,在點亮咖啡登場。以「勇氣特調:與移人的咖啡時光」,邀請台灣民眾和移人一起喝杯咖啡,聽聽他們的故事,也說說我們的故事。READ>
外省父親、菲律賓母親所組成的跨國家庭過去曾為她帶來困擾,但大學畢業前夕,鄒隆娜決定不再逃避這段身世,轉而拍成半自傳性質的劇情短片《薯片》(Chicharon),一舉入圍第36屆金穗獎個人獎項...READ>
移工為吳致寧打開的歐美以外的國際視野,她以One-Forty回報。她相信,當越來越多握有選票的台灣人透過故事了解移工,願意為移工發聲,「才有可能反過來影響政府的政策」。READ>
2017年「黑潮」參與規劃的「海市集」,所有攤位不提供一次性餐具與塑膠包裝,大受好評;結合手繪鯨豚圖鑑與年度工作報告的《海通信》,意外引發搶購熱潮...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