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專欄
一個外向的內向者
馬欣
王玉萍很清楚什麼樣的書賣得好,但成立寫寫字採編學堂的想法卻是「不能只有賣得好的書」。透過獨立出版刊物,她想:能不能一年一個倡議,對花蓮產生一些能量與貢獻?READ>
當代藝術家村上隆主辦的第三屆「GEISAI TAIWAN」,有位參展畫家的作品讓奈良美智跑遍展場尋覓,卻因出價太高沒買成。這位畫家叫謝丹丹,來自北京,在「台灣雕塑學會」擔任兼職秘書,靈感來時便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創作。READ>
陳瑪莉盡可能使用傳統食材,像是青木瓜涼拌的美味關鍵在椰糖,但臺灣椰糖很貴,許多店家用砂糖取代,卻少了泰國風味。她認為少賺一點沒關係,希望把經典的飲食文化帶給大家。READ>
2006年,導演溫知儀為了公視短劇《娘惹滋味》選角,相中台語、客家話、中文都流利的莫愛芳。2007年,莫愛芳成為台灣第一位拿下金鐘影后的外籍配偶。READ>
五官立體、膚色白皙、一口流利的美式英文,讓黃琦妮常常被誤認為西方人,但她總是正色澄清:「我是菲律賓人,我們國家有很多種族,有黑皮膚也有白皮膚。台灣人常覺得我皮膚白,不像菲律賓人,但我以身為菲律賓人為榮。」READ>
今年夏天數場風災,吹落台東無數街區招牌,意外造就「台東會更好:街角名片計畫」的誕生。一群深愛台東的人化危機為轉機,串連資金、人力與商家,要翻轉街道,催生全新樣貌。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