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wannabe 廖美立 兩岸創意文化空間推手

by  蘇惠昭
如果你能給自己足夠的摸索期,就會打開一個你所不知道的自己。

有段時間,廖美立、林天來和李銘輝三人經常一起吃飯。

 

林天來是天下遠見出版公司總經理,李銘輝為政大書城負責人,這三位文化江湖絕頂高手,美食入腹之餘,最愛互虧彼此是「文化界學歷最低的三人」。

以美術為立足點

林天來讀花蓮高工,在花蓮女中當過五年的工友。李銘輝國中畢業,隻身到台北找頭路,第一份工作是踩著腳踏車送書到書報攤。而廖美立,北市商夜校生,17歲就到《雄獅美術》工讀,主掌掃地打雜,再兼任訂戶管理和發行郵購;直到28歲,吳清友問她要不要一起來創辦一家不一樣的書店,當時她是雄獅美術專門店店長,而吳清友是店裡常客,曾經從廖美立手中買下「又貴又難賣」的日本雕塑家作品集。

廖美立從工讀生做起,穩紮穩打、累積經歷,到今日在文創產業領域開創出一片藍天。
 懷有什麼樣的夢想?對未來有怎樣的期許?廖美立已想不起來17歲時的自己了。那個自己不會知道有一天她將是誠品書店執行副總經理,甚至被外界稱是「誠品的靈魂」、「誠品的第二個代名詞」。然後,漫長的19年過去了,47歲,她離開了這份曾以為會是天長地久的工作。

創新文化生活產業

現在的她,帶領著由行人出版社蛻變成的「行人文化實驗室」和目宿媒體公司,參與兩岸三地不同產業的指標性計畫,包括:主催華人作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拍攝及發行,創下了文學面對大眾,在院線上映的紀錄;中國大陸的「例外」服飾、雅昌國際藝術專案合作,或總攬策略規劃,或成為合作夥伴。將在今年底開幕的鴻海集團三創數位台北資訊園區,負責規畫軟體的也是廖美立。至於「最小單位」的行人出版,她給的原則只有「不做一般的暢銷書」這一條。

 

「廖美立留職停薪」,那是2007年底文化界的頭條新聞,台灣文化界的五級地震,震波經過台灣海峽傳到對岸。

 

17歲的廖美立是個不太用功,愛晃來晃去的夜校生,大部份同學都到銀行工讀,唯獨她被學校公佈欄上「《雄獅美術》徵工讀生」公告吸引,這裡面既有呼應內在性情的召喚,也暗藏著謎語一般的命運。

 

「當時我沒辦法去想像未來的人生,只知道我是一個可以被塑造的人。」廖美立想了想,這樣回答。 《雄獅》的11年是個累積、累積、再累積的過程。除了不創作,廖美立學習到做一本雜誌、一家美術書出版社、一家畫廊和一間藝術書店必須有的技能,也累積了高度和視野。往來皆藝術家,才從法國回來的蔣勳,從美國回來的林懷民,編西洋美術辭典的黃才郎……,她發現自已滿享受這樣的環境。藝術界盛產怪咖,而她發覺自己天生有一種與怪咖「氣味相投」的特異體質。

 

其中一個怪咖,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語言學博士,清大外語學教授陳傳興,來書店跟廖美立買了一套6冊《石濤全集》,很多年以後他們結為夫妻,陳傳興皺褶精密的腦袋正是廖美立「背後的引擎」。

讓摸索成為能量的蘊積

如果沒有雄獅時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誠品經驗。無論身在哪一種產業,如果有心深入了解業界生態,累積資源,都需要時間,這正是廖美立想對職場新鮮人說的第一件事:「不要太快換跑道,不要太短視,不要把薪水擺在第一位」。

 

妳必須給自己足夠的摸索期,打開一個妳所不知道的自己,然後就交給不知何時會出現的機會——廖美立職場人生第一章。

 

一開始誠品只是一家以人文藝術圖書為主的專業獨立書店,吳清友找到了廖美立,廖美立找了6個夥伴,一起樹立了「誠品」這個表徵精緻文化的招牌。10年後,「誠品」逐步發展成為全省22家書店、7家連鎖商場的連鎖店,複合式經營與交叉行銷,誠品就是靠著這樣的經營模式不斷成長,無法被複製的是它在知識田地上的播種深耕,它的品牌形象與製造議題的能力,還包括了根本就是文學書等級的文案。

 

廖美立,也從書店共同創辦人,鍛鑄成商場經營與管理者,每天看報表,找人才,著眼的是開創性,思考的是大方向。

 

第15年,誠品轉虧為盈,證明廖美立的大方向準確無誤。

 

「誠品開始賺錢是大新聞,幕後功臣很多,不過行銷方面第一戰將,首推廖美立。這位一向躲在誠品負責人後面沒有聲音的人,最近被授權開始當發言人,然而給人感覺卻非常家常----」這段文字出自10年前,《30》雜誌的一篇報導,標題下的是「一賠十五年,一賺5100萬,誠品書店的四種打拼術」。

柔性管理最可貴

拚人才,拚特色,拚革命,拚超越,是謂「四拼」。無論特色、革命或超越,都需要以管理技巧與管理工具為基礎,但最重要的,用到對的人做對的事,也因此廖美立非得練就一身「知人善任」的本事。

廖美立與團隊伙伴有著亦師亦友的情誼,建立良好工作默契。蘇惠昭/攝影
但說她「知人善任」又太簡淺,文化事業裡有太多個性鮮明的咖,所以這四個字用在廖美立身上,還包含了更深一層的智慧和氣度,譬如如何去包容一個人無礙於目標的小缺點,只因為這人的專業,或說某種難以取代的優勢;也譬如如何把相互看不順眼的同事職務切開來,以避免無謂的戰火。當與合作夥伴意見相左,若確認彼此站在一樣的高度,擁有共同的願景和理想,她會願意調整自己去配合。

 

智慧如果有某種質地,它通常是柔軟的。

 

而職場有沒有情誼呢?廖美立認為有。位置越高越寂寞,呼吸的空氣越冰冷,某個部分並不假,但廖美立建立的「管理文化」沒有表面的逢迎拍馬,假情假意,因此只要是重要的主管,只要是共事時間夠久,五年十年,「我都會讓他們知道,我們之間關係不只是工作,我對他們是有感情的」。這份積蓄深厚細水長流的感情,加上相信她抓大方向準確的能力,都在廖美立離開誠品後,轉化為一雙雙幫助她開創新事業的翅膀。

 

「所以人到三十歲四十歲,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長處,可以做甚麼,不能做甚麼」這是廖美立給職場女性第二個建言。

結束即是無限的開始

從雄獅到誠品,廖美立一直認為自己是「受到命運眷顧的人」,而離開誠品,是職場人生一個沒有想到的意料之外。那天,她寫了封信給親愛的同事戰友,「謝謝各位一同與我經歷的美好時光」,沒有大哭大痛,但直到現在,「誠品」還是一件如影隨形的行囊,丟不掉切割不了。從店面營運、招商管理、商品採購、設店開發、企劃展演、人事管理、自製商品到出版,「例外」找她擔任總策劃創立方所書店作為中產階級生活美學基地,是因為她的誠品經驗。以全球為舞台的雅昌邀請她成為合作夥伴,是因為她的誠品經驗;郭守正找她到三創數位,也是因為她的誠品經驗。

廣州的方所書店以城市文化交流空間為定位,成為中國大陸新世代追尋生活美學的指標。
 這些廖美立都明白,「就是因為誠品經驗給我的信心,自以為可以做更大,飛更高」,誠品經驗,讓準備要跨領域,轉型做文創的兩岸企業,第一個想請益或延攬合作的人,就是廖美立。反過來,廖美立也選擇合作對象,「眼光到哪裡,有沒有開創性,是否我想要的高度也是對方想要的」這些都是她的評估標準。

 

「我想我適合作開創性的事」她說。

 

「但做事最好水到渠成,若要踮著腳尖才能摘下,那太辛苦了。」廖美立的職場建言之三。

把握支撐的力量

越走越遠,越飛越高,廖美立曾經以為自己不會結婚不會做母親,但順著命運走,她進入婚姻,兩個兒子接續報到,「當事業與家庭衝突時,妳怎麼辦?」這個從來不是男人的問題,女人卻無可避免要面對。

 

「每一個人都要盤點自己的狀況,實在無法兩頭兼顧,必須懂得捨棄,不要硬撐。」而她是幸運的,丈夫不但是她的引擎,還鼓勵她「要嘛就往前走,不然就回家」,她選擇了繼續往前走,但也沒忘記自己為人妻為人母的身分,盡量把應酬排在中午,把周末的時間留給家庭,工作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廖美立給妳的職場建言第四條:當妳往前走,越飛越高,妳必須找到一個支撐的力量,一個可以降落的所在。  

 

 

圖片提供:
目宿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方所文化

蘇惠昭

蘇惠昭

文章 45

自由撰稿 人物採訪/報導 看書、養貓、逐花、拍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