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關懷 文青變海青,張卉君願「黑潮」流進更多人心裡

by  游婉琪

在東海岸以「洪亮」之名闖盪環境運動圈的七年級女生張卉君,來自四面不靠海的南投埔里,卻將大半青春奉獻給海洋。畢業於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的她,過去原本是熱愛純文學的文藝少女,來到花蓮後,從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志工一路當到執行長,以細膩不失理性的筆觸、柔中卻又帶剛的個性,跟著「黑潮」一起蛻變新生,前進第一線守護海洋環境。

說起話來輕聲細語的張卉君(左一),接手「黑潮」執行長後,反而帶著過去偏軟性路線的「黑潮」,展現態度與主張。林靜怡 / 攝影

張卉君自幼在山城長大,內心卻十分嚮往海洋。她回憶,打從有了自主移動能力,便時常和大學室友騎著機車,從西部到花蓮旅行。大學畢業那年,想利用暑假在花蓮待久一點,恰好基金會招募解說員,熱愛大海的她,開始透過「黑潮」,一點一滴從太平洋視角認識花蓮。

 

「黑潮人就是怪怪的」張卉君笑著形容,基金會集結了一群和她一樣的愛海人,平常大家不喜歡熱鬧地方,一有機會就往海上跑。對張卉君而言,與其說是花蓮吸引她,不如說是這群與眾不同的黑潮人讓她對此地有了家的歸屬感。

 

那年夏天,老人與海

 

為了從事海洋研究,一輩子靠海維生的討海人成為「黑潮」與海對話的最佳引路人。張卉君回憶,每年暑假回「黑潮」的日子,這群討海人總是能延續去年船上未盡的話題,把黑潮年輕人當成自己孫子女般噓寒問暖。

 

 

每年黑潮都會設計各種親海活動。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上圖),林靜怡攝影(中、下圖)

直到有天,一名討海人王伯意外在船上心肌梗塞猝死,因兒女長年在外地工作,黑潮夥伴幫忙處理後事時,才發現王伯居然連健保都沒錢繳。這起意外在張卉君內心深處留下遺憾,後悔自己來來去去,卻沒有好好認識這群討海人。

 

文學背景出身的她,曾經以投身純文學現代派創作為目標,研究所接觸台灣文學後,卻對非虛構寫作產生興趣。台灣文學作家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堅持記錄被壓迫人民內心的能量,深深撼動了張卉君,更讓她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作家本身的無奈與受迫。從那時開始,文學在當代要扮演什麼角色?文學應該替誰服務?張卉君開始有了新的想像。

 

八八風災發生後,張卉君在老師介紹下前往六龜蹲點報導,替受災戶撰寫罹難者的口述歷史。當時她剛考到駕照,就開著家裡的吉普車穿梭災區,好在家中曾是九二一受災戶,爸媽很能同理重大天災發生後急需幫忙的處境,嘴裡一邊念著張卉君「憨膽」,一邊卻很支持她發揮所長,有所貢獻。

 

八八風災的經驗給了張卉君不少啟發,於是2010年,她開始在黑潮的第一個專案—訪談花蓮港的討海人,集結成海人誌紀錄。在她的眼中,中國古典詩詞依舊吸引人,但書寫報導文學的「筆」更像一把劍,帶領她接觸社會、替底層發聲。

 

 

 

從記錄討海人生命歷程開始,到成為黑潮海洋基金會的執行長;從和許多人一樣會暈船,到每天夏天有大半時間在海上,張卉君眼中的「黑潮」,不僅是台灣第一個專門關心海洋環境的NGO,更像一座橋樑,連結人與大海。

 

投筆上街頭,執行長的反差萌

 

她表示,台灣雖然四面環海,但群眾關心海洋議題起步慢,加上海洋問題複雜,讓「黑潮」成立至今,「不僅做議題更要做教育」。每年黑潮都會設計各種親海活動,讓人們先認識海洋、親近海洋,慢慢產生以行動守護海洋的想望與意識。

 

然而,「人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張卉君坦承,黑潮人特立獨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好在優點是大家都很誠實,「我們會直接吵架但不會勾心鬥角」。加上「太窮了沒有利益可圖」,彼此間雖然難免因意見分歧爭執,但從不會為了資源分配而鬥爭。

 

有趣的是,外人眼中性格柔順、說起話來輕聲細語的張卉君,接手「黑潮」後,反而讓過去偏軟性路線的「黑潮」,變得比較「鷹派」。

 

 

 

張卉君表示,過去「黑潮」在關注社會議題上,多半選擇以軟性書寫提出對海洋保育的看法,較少直接和公部門槓上。隨著成員組成改變與社會氛圍影響,花蓮人慢慢察覺,「黑潮」開始站上街頭,表態反對花蓮193縣道拓寬、關注海洋廢棄物等公共議題。張卉君在美濃愛鄉協進會工作時期,深受反水庫運動前輩精神影響,讓她在黑潮工作初期常常不解,為什麼有意見不能直接用行動表達?她認為,黑潮經營海洋這麼久,累積了許多年的能量,更應該展現自己的態度與主張。

 

文青變海青,讓黑潮流進更多人心裡

 

於是這幾年張卉君致力透過組織透明化、串聯相關環境團體、跨世代對話等方式,讓「黑潮」跨出花蓮,成為與國際海洋議題接軌的倡議組織。

 

 

 

 

例如2016年串聯美、英、港、中等國保育組織,來台舉辦「反圈養議題國際研討會」,引發動物福利議題的熱烈對話,2017年「黑潮」參與規劃的「海市集」,標榜所有攤位皆不提供一次性餐具與塑膠包裝,大受好評;結合手繪鯨豚圖鑑與年度工作報告的《海通信》,意外引發搶購熱潮。此外,「黑潮」與花蓮多家友善環境的品牌合作推出「海塑山盟」生活提案,以捐款回饋布衛生棉、竹牙刷、環保洗劑的方式,邀民眾開始練習減塑減廢的生活習慣。

 

過程中,張卉君樂見環境運動界、學界、在地居民形成支援系統,彼此相互學習所長、相互補足所短。就像在黑潮內部,雖然海洋議題強調生命科學,但成員除了文學出身的張卉君,還有許多不同背景的夥伴,透過實務經驗彌補學理上的不足,讓黑潮成為具備人文關懷、了解自然生態,又有美感以及與社會對話能力的組織。

 

今年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成立20周年,張卉君表示,過去黑潮默默在東台灣做了許多事,但知名度不高、經費不足,資源相對稀少,人事上一直無法穩定。如今黑潮逐漸站穩腳步,張卉君期許黑潮能夠在她手上繼續發光發熱,將多年累積的能量傳達出去,喚醒更多台灣人對海洋保育的關心。

 

 

同場加映

海鯖廻家,為了鯖魚獨木舟渡黑潮

島嶼忘了海洋,但Cicada記得

承租九孔池,珊瑚媽媽復育海花園

洄遊吧證明,藍色是永續又能賺錢的顏色

拒絕海景民宿,舒米如妮復育海稻米

圖片提供:
林靜怡、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游婉琪

游婉琪

文章 37

游婉琪,花東新移民,曾任平面媒體文字記者,恢復自由之身後持續爬格子,目標每天都更靠近山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