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我是誰?為何在此?」在風、雨、海浪聲中陪孩子探問生命的幼兒園Makotaay 沿著太平洋畔台11線往花蓮的最南端而行,過了阿美族港口部落活動中心後,漫地綠草間有一條石頭路往海的方向,通往一戶人家、一所「Makotaay港口華德福母語幼兒園」。晨圈時間,兩位部落婦女身份的老師以歌謠舞蹈帶著十多個小孩子進入晨圈的活動及遊戲。接著自由活動... 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洄遊吧證明:藍色是永續又能賺錢的顏色 做這些對海洋環境友善的規劃,會賺錢嗎?業主的提問,讓Gigi萌生「不如自己創業來實踐」的念頭,因為她無法回答業主,那是企業本身的價值觀。 Gigi相信,一定可以有對海洋環境友善又可以永續經營的企業,「還要好玩有趣。想到家裡有漁場,我決定要做印... 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太平洋的風」吹進華山:飛向紐約MoMA的生活感設計 去年夏天,小島東岸「太平洋的風」吹進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玻璃屋,來自花東十多個設計工作室的產品吸引了人潮大浪。燈飾、包包、編織、畫作、手工皂、拖鞋、出版品、食品……,如何讓消費者忽略手工比較貴的刻板印象買走這些「生活實用產品」?沒有第... 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海邊的創作空間Laboratory實驗平台:拜訪陶器、油畫、漂流木,聆聽島嶼的訊息 台11線行經台東成功鎮時,注意過公路指標上寫著「八嗡嗡」這樣好聽的地名嗎?它還藏有驚喜:路旁小標示「自行車道」說明有秘徑通向無敵海景,更驚喜的是一間好看的房子,就像在沿海礁岩上發現一朵醒目的紫色小花。海邊小花叫馬鞍藤,路邊房子叫「 Laboratory實... 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從可丟之衣到可用之物,大書工作室:不浪費的意義 這樣做會不會太浪費時間?正用小剪刀拆解牛仔褲口袋的大書微笑說:「其實這些時間,如果去做沒有意義的事情,才是一種浪費吧!」她說話時沒有抬頭,繼續用她的時間去拆解牛仔褲口袋。 這些曾被主人視為可丟之物的衣服,經由大書的設計縫製而有新樣子,... 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為素食者烘焙,不輸一般甜點的繽紛美味:JunoiBaking,茱諾的素食烘焙 花蓮市近海邊的小巷子口,有一間藍色木窗小屋,裡面有一個做烘焙的女人,把工作室與甜點都裝扮得五彩繽紛。她不是烘焙科班出身,奇思異想運用紙黏土技巧來做翻糖蛋糕,擠花功力超強隨手就變出栩栩美麗的花朵。 「讓人吃得愉悅,視覺與口感都很重要啊!...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