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什麼是好工作? 施盈竹是我一個非政府組織(NGO)工作領域的朋友,我們都叫她英文名字Emma。Emma在23歲那年,以志願者的身分到埃及開羅郊區的貧民窟,服務對象是當地的兒童跟性工作者。 她說忘不了到辦公室報到的第一天,那群等著她到來的人。 那是一群所... 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透過說話,創造情感的連結 誰說演講一定要用PPT? 最近有一位編輯朋友,提到她邀請台灣優秀的「工人作家」林立青,臨時錄一支一分鐘的宣傳短片時,他幾乎沒有花時間想,就開始錄,結果一次OK,時間也剛剛好,這位編輯非常驚訝,簡直帥到掉渣! 「我真沒想到,他是個... 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話從一開始說清楚,否則之後萬劫不復! 跟不認識的人說話很難,但跟認識的人說話,其實更難! 這是為什麼,每當我聽老一輩以分享人生智慧的角度說明人脈的重要性:「要解決問題的話,去找認識的人比較好說話。」都覺得他們說的只對了一半。 對於外向、喜歡社交,... 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溝通表達「零落差」 「這是天大的誤會,其實我說的意思是……」 類似這樣的話,我們每天在生活中,在電視新聞裡,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不時聽到,有些是真的誤會,很多則是假的誤會,但無論真的假的,都是表達的落差,有時說輕了,有時說重了,有時則說偏了,... 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去你的雞湯文 我從小最討厭那種什麼「正面表達負面情緒」的說話方法。 小時候,我們一直住在日本式的老式平房,走路的時候,我喜歡聽自己重重的光腳ㄚ,從長廊的木地板的一頭跑到另外一頭咚咚咚咚的聲音,現在想起來,可能是因為傳統木造的房子裡,陰... 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問題是用來享受,不是用來解決的 從來沒有人說人生是簡單的 我相信,人生問題不是用來解決的,而是像花園一樣,是用來享受的。 最近幾個朋友聚在曼谷,在座其中一位是剛剛結束在澳洲打工度假一年的年輕人,他看起來不大快樂。 「怎麼了?」我們問他。 &nb...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