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過新年(系列之52)

by  夏瑞紅

有人說,台灣平日就豐衣足食,過年不過放長一點的假而已,並無特別滋味。然而,這台南小村的過年,至今仍充滿傳統年味,我想可能因為:

 

一、小村居民普遍看重「歲末大掃除」。像今年從一月下旬開始,處處可見有人一手水管一手刷子,高高站上鋁梯清洗房舍,一戶戶煥然光潔的門面,像正式邀請街坊鄰居一起來見證除舊佈新的決心。

 

二、小村人家不分貧富,都老實維持著各種年節祈福祭祀。農曆十二月十六,許多人家在門口擺香案供品「做尾牙」,酬謝土地公和地基主一年來的守護;二十四,送灶神﹔到除夕那天午後,家家戶戶則必盛大祭祖,同時鄭重貼上紅艷的新春聯;年初一天剛亮,村頭村尾的賀年鞭炮聲如春雷交響,廟埕早已擠滿「父老兄弟姊妹」,為的是領號碼牌排隊等首長來發紅包;另外,到廟裡上香、安太歲、鑽神轎都是必要儀式,廟方還從清晨開始請信眾吃義工現煮紅湯圓,甜蜜蜜、熱呼呼,全村都會來「吃平安」。

 

三、「家族大團圓」的氣氛在小村年節鮮明又濃厚。平日寂靜的小村,春節期間忽然熱鬧起來,馬路邊停著各色轎車休旅車,一部接一部,遷居都市打拚的兒孫們回來了,移民國外的也紛紛在這時返鄉探親。

 

以上三個原因總結起來,其實可能只因為小村裡仍有老人家健在,他們從「日本時代」就養成年終清潔環境的習慣,也遵守從小跟著長輩學到的敬拜天地鬼神的禮俗,而兒孫會穿戴喜氣回來過年,主要也是為了滿他們的願、讓他們高興。

 

時髦的過年法是全家去旅遊、甚至出國旅遊,年夜飯就交給飯店包辦,但這不合小村老人家的意。有位阿公幾年前半推半就下被兒孫帶去趕了一次時髦,而後,那年塞車排隊經驗被他像說災難故事般,年年春節「重播」至今。

 

因為老人家的堅持,小村過年還有「親戚五十」送禮這一景。一般都市人送禮極講究包裝,但農村長輩送禮首重「大量」,相信禮「多」人不怪,最好多到滿溢,更是「誠意破表」。至於什麼精緻包裝,在他們看來倒像故意「擺譜」,虛華又見外,對親友很不好意思。

 

有一年有位住在山上的老友來「行春」,伴手禮是一箱他家後山的野香蕉,多到足以拿到市場擺攤;道別時,公婆熱情回贈的一大桶泥鰍,則重到兩個男人合力才提得動。莊稼人送禮就這款手筆,其「闊氣」可真叫「斯文人」傻眼。

 

老人家這麼認真過年是因為,他們大都虔信好好過年將為新年帶來好運兆,反則觸霉頭,所以春節期間一切以歡喜為前提。一次快過年時,有人撞了我們家嬸嬸的車,對方誠懇致歉並當場掏出三萬八千元和解,幾天後車子修好了,花費一萬八,叔叔想對方不是故意的,賠那麼多錢要是讓人「歹過年」就不好了,於是便退還多的兩萬,那人簡直不敢置信。

 

伯父、公公和叔叔都是這樣忠厚之人,三兄弟互敬無爭,老年退休後常於黃昏圍坐泡茶談論時事,每年過年全家大小在曬穀場聚餐、玩樂、領紅包,興來還三代同堂搓麻將。

 

對我來說,這樣的三合院風景正是又「台」又醇的年味,也是長輩們留給子孫珍貴的傳家寶。

圖片提供:
邱勝旺

夏瑞紅

夏瑞紅

文章 56

一個女生,從小莫名自命不凡, 但其實只是平凡地生長於台灣小島。 在報社上班二十餘年,寫過幾本書,也當了媽媽, 我行我素,似乎對自己滿有把握。 傳說中的世界末日那年遷居農村, 才發現一切突然歸零, 人生得回頭重練。